RSS

伊希切爾談的「反轉」是什麼?

18 九月

CB8B612D-4428-40CE-864A-B2541DE1C07F.JPG

在討論一個問題前我們必須知道我們的主題是什麼。我的目標主題很明確: “是根據伊希切爾在文章裡對「凱蒂功課」的誤解做合理的解釋,幫助他完善她對功課的理解。”

伊希切爾討論的主題究竟是什麼對他的當然讀者也很重要。為了能確保主題一直保持清晰,我根據伊希切爾所著的前三篇文章裡出現的論題來整理出下面幾個可能是他主題的選項。以「排除」法來看看伊希切爾真正的主題究竟是什麼?

(A)是否有如實的呈現凱蒂功課的全貌,以凱蒂「完整」的“四個問句,三個反轉” 句式演練來說明其不合理處?

否。伊希切爾並沒有這麼做,而是斷章取義只把功課裡的「反轉」那一部分在不解釋清楚的情況下進行扭曲式的操作。而且只用了一個“轉向自己”的反轉。打個比方,這就好比醫生告訴你要治好這傷患,需要進行三個小手術,服四味藥方。但你偏偏只服用了其中一位味藥,而且還是不按劑量來服。結果埋怨醫生治不好病。

(B)是否在討論凱蒂的功課是萬能的嗎?保證適合所有人嗎?能保證療癒嗎?

否。沒有一種心理療法能“保證”治癒所有人,而且保證是所有人都適用的,包括「凱斯」的功課和現今所有心理學領域的療法。把這個訴求當作批評凱蒂的原因是毫無合理性可言的。

(C)是否有找幾個正式做過凱蒂功課後覺得「無效」的人,然後也找同樣數量做過凱蒂功課覺得「有效」的人。比較兩邊說法嗎?

否。伊希切爾並沒有做客觀的雙向評比,而是根據自己論證的需要「選擇性」地找幾個”據說“做過凱蒂功課後沒有改善的案例。而完全無視現實生活中和大量網路視頻上透過凱蒂的功課破涕為笑,轉識成智的案例。

(D)有用數據比較「凱蒂」和「凱斯」兩個方法的療效,並證明「凱斯」的方法治癒更多人,而「凱蒂」的方法只會讓人自責嗎?

否。沒有任何統計證明「凱斯」的功課比「凱蒂」的功課有達到更好的自覺效果,一切只是伊希切爾”純思辨“,“自己覺得” 的說法。在沒有事實基礎,沒有統計基礎,沒有客觀基礎的情況下談「療效」不就成了伊希切爾說的“耍什麼氓”嗎?

(E) 是否有抱著儘管有效果,但只要不符合我認為100%「完美的」的就要給予批評的心態。儘管我的批評不到位,甚至對事實有所扭曲。我依然要批評?

是。顯然,伊希切爾沒有選擇前面幾個比較合理而且有根據的討論方式。而是走了彎路,選擇了E。“為了批評而批評”。這就有趣了, 或許伊希切爾打從心裡就認同自己第一篇主題的問題一樣 “批評有效嗎?” 我這裡可以直接替伊希切爾自己回答,“批評有一定的效果”,否則他自己何必這麼做呢?

釐清了主題,現在就讓我們來一一回應伊希切爾在第三篇裡對「反轉」的疑惑。

伊希切爾問:【各位做功课的朋友们,请问问自己:做功课之前,是不是也是不喜欢自己呢?做了功课之后,有没有更加喜欢自己?尤其是反转之后,有没有更加喜欢自己?】

答覆:我的答案是有,因為我能更誠懇看到自己真實情緒,看到自己的盲點,學會體諒他人的無奈,學會和現實相處而不是一味的否定和抗拒現實。世界因此而敞開。我身邊很多人也因為做了功課而活得更自由而從容。但我沒有否定「凱斯」的功課或許也有這個效果。只是需要求證。

伊希切爾說:【凯蒂的功课反转,表面看是符合了世界是镜子的原理,但是,不管是你不思进取还是我不思进取,原句和反转都没有脱离标准的束缚。所以,功课做得多了,不但有头脑的预设(反正都是我的错),而且难免会有我不够好的沮丧感。】

答覆:反轉可以有3個,而非1個。“你不思進取”的反轉可以有;(a)你沒有不思進取,(b) 我不思進取,(c)你有在進取。

讓你從這三個反轉的思路上去找場景中,或場景外那些曾經發生過的案例。而且那些例子必須是對你而言「真實」的,不是自欺欺人 的。通過找例子,看到事情不同角度中不同的真相。這個覺察過程是為了幫助你“鬆動“那原本咬死認定的單一視角,幫助你去看到更多自己沒有看到的自己,自己沒有看到的對方,自己沒有看到的現實。用這種視角看到的結果往往是發現原來當時還有很多可能性,原來大家都有各自的道理,各自的智慧,和各種的苦衷,是一樣的,進而產生釋懷和諒解。(而不是自責!)

更關鍵的是,如果這個問句做到最後沒有釋懷,我依然能從做這一個功課的過程中發掘到隱藏在這個信念後面的另一個「信念」。我完全有可能去發現的到「我有在進取」的很多例子和好處,繼而激發自己。或發現到「不進取就會收到懲罰」這個構成恐懼的信念,然後去質疑這個信念。

長大的馬戲團獅子如果有足夠的覺知敢於懷疑馴獸師的鞭子,自然也就不會受他束縛,質疑原本就是解脫的契機。但,獅子就算認清了馴獸師的鞭子對他產生的只是心理震攝,也未必只有咬死對方一條出路。其實,路有很多,如果你的心是自由的話。

伊希切爾說:【我应该思进取这样的念头,并非源头的,而是我不进取就会受惩罚之后留在身体神经通路里的

答覆:我在上一篇已經解釋過,心理反應是一連串因果互動的連鎖反應。未必有單一的「因」,也沒有絕對的「果」。而且,那也不叫神經“通路”,那叫“迴路”,那是大腦神經元非常複雜多向的反應,不是單一的。

如前所述,凱蒂的功課從來都沒有討論所謂的「最初因」,和所謂的「唯一因」。做功課的過程很常的會做到後來讓你自己去發現,“原來這個以為是自己問題的信念的後面,原來還有另一個更根本的「隱藏信念」”。然後你就能打蛇隨棍沿著下去對這個隱藏信念做功課。

而這個自我發現的過程比別人來告訴你你的問題在哪裡來得更重要,引導的關鍵是要信任對方的智慧,而非主觀地干預對方的心歷路程。換個角度看,如果對方沒有透過自己察覺到他的問題是“如果我不思進取就會受懲罰”,那他未必會被你說服。因為這不是他自己的內心生成的藥。

我們沒任何理由傲慢地覺得自己掌握了解碼全人類情緒模式的解鎖模型,並要用自己的經驗模式來預設,甚至操縱對方的覺醒途徑。圍繞自我中心在轉的導師,才是“驢拉磨”。

伊希切爾提到凱斯的反轉說:

【1、别人不合我意,我就不许我高兴——别人不合我意,我也能想办法高兴。】

【2、小时候的我无助——今天成年的我更有力量和能力了。】

答覆:伊希切爾認為這樣的反轉才對,然後舉例說在這個例子下凱蒂的作法是去探究“責任”。事實上,凱蒂的功課裡根本不會這麼做,這是他的幻想。

而且,凱蒂的三個反轉當中原本會自然導出以上這幾個結論。只是這未必就是對處在不同階段的人而言他需要的最佳結論。我們不能忽略了人在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理解和接受事物的模式。你不能拿筷子夾了肉硬塞。而且上面所舉的兩個心歷路程是很多人在突破自己心理困境時自己就會自然得出的結論,是人類的共同心理反應,不隸屬與「凱斯」或「凱蒂」,也不能被任何人註冊成商標或知識產權。

人類反思問題(反轉)的目的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自審,為了獲得平等心,為了成長,為了自由。怕哪一點痛而不敢自審的人意味著否定自覺的可能性。

伊希切爾是有善根的。因為他懂得引用根本佛教裡《阿含經》的「兩支箭」比喻。至少他引用的不是後世「非佛說」的空華外道思想。只可惜他意會錯了。兩支箭的第一支箭指的是人生而有之的「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行苦」,這些天然不可避免的苦。 而第二支箭,指的是因為沒有好好的去理解這些苦的本質,不接受這些苦,而做的無謂折騰,那等於是在這些傷口上插入第二支箭。而第二支箭的苦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但避免的前提不是要你因為怕傷口痛,然後去否認原本的生命之輕。而是清醒,有意識的看清這個傷口的本質。而看,就是覺知,覺察,觀照。和凱蒂的功課並沒有衝突。

根本佛教的究竟解脫法講的是「四聖諦」;「苦」,「集」,「滅」,「道」。 佛陀和所有阿羅漢弟子都是因領悟「四聖諦」而解脫。而四聖諦裡的第一聖諦就是「苦諦」。苦諦放在第一位正是佛陀要弟子先去觀察和承認內心的苦難,而非逃避。這是很清楚的。你會說佛陀讓弟子“痛哭流涕,把傷口撕開”嗎?

伊希切爾說: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答覆:我且不討論此句出處的真實性。我只願意呈現一個歷史真相給你看。根據可靠證的原始佛教記載,佛陀本身和眾阿羅漢弟子直至佛入滅和之後的所有上座部長老和弟子,依然嚴守戒律和八正道,四聖諦的原則。他們真的有「捨法」嗎?自己想想。我不方便多說。

另外,伊希切爾認為凱蒂和有關協導師的合理咨商收費是要賺錢。但眾所皆知,凱蒂的功課問卷,學習方式,大量的演練在網絡上都是「免費」開放給大眾使用和參考的,大家隨時可在 www.thework.com 免費下載所有資料。

拜倫凱蒂和他的協導師們另外所開的課當中也沒有超出原本功課範圍之外的內容。不是必須的,而且很多凱蒂的演練事後都是免費在網路視頻提供給大家自習的。只是既然要他們花時間和精神來協導你,就存在成本問題,凱蒂和協導師們也是社會的一份子,生活也有成本。那些付費課程你去其他課程,心理輔導計畫,身心靈課程不也一樣要付嗎?你要人為你服務,你不應該負擔責任嗎? 

最後回到反轉的問題我想說句題外話,且不說反轉有很多向度 ,假設就只拿「自責」來說吧;假設在反轉中我們真的看到自己錯了,難到我應該為了「怕痛」就要不認錯,不面對錯嗎?不面對,不看的話,你的潛意識內心深處難道就不會自責了?那不是鴕鳥嗎?

結語:我一直認為談論身心靈時,誠實的品質是第一位。而每個人都有身,心,靈。這是全人類的通性,並不是加入某個派系或學會某種玄思才有的。所以不需要有太多派系之爭。在自我探索和真理探索的路上,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去偽存真的勇氣。如此而已。願與伊希切爾共勉之。

附:伊希切爾第三篇原文所在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02r7XGE6ZyW0FjkIGaUnuQ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8 九月, 2019 英吋 修煉者手稿

 

標籤: , , ,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