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繁简取舍

04 十月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天下。为了消除各国文字不一所带来的麻烦,始皇帝采丞相李斯等人之谏统一文字,令以华丽公整的小篆书体取代各国文字。这个”书同文”的做法不仅让政令推行起来容易,促进了人民之间交流的方便,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前朝各国人之间的文化隔阂。然而在对后来出土的秦朝文献的研究中发现,除了小篆,秦朝在行政和记录方面还大量的使用了隶书体。 于是这就造成了疑问,为何既然秦朝是以小篆统一文字,后来却出现了大量的隶书文献呢?

对此,学术界一般认为这是由于隶书写起来快捷,简便,符合实际效用,而小篆虽然华丽美观,但刻录起来既不方便,而且往往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刻录,使用起来并不实际,所以后来也就自然被隶书取代了。此外另一个原因,也和书写工具的演变有关,过去篆书一般是用篆刻的书写方法,而隶属的兴起则和毛笔的发明有关,毛笔书写可比刻篆快捷的多了。 由此可见,文字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即便以秦始皇这般强硬的政令也不能改变其趋势。

两千多年后,汉字再一次经历严峻的考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政府推行了简体字政策,当时的决定主要是根据中国的国情,民穷国弱,内忧外患,且全国超过一半人民属于文盲。为了便于教育,和提高书写的速度(加速生产力),于是简化汉字成了必须的政策。当然,任何对固有系统的改革都总会造成反抗,何况是对一个已经使用了上千年的文化刻印?可以想象当时学界争论之剧烈。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在简化汉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牺牲了许多正体字的精准性和美感,这是主要的争议,此外还有其他各种争议,比如对民族传统的颠覆等,争议内容我们姑且不论,总而言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秦代的历史似乎重演了,文字依旧根据其自身的规律,以符合实际,迎合时代需要者胜出。对于繁体和简体,我个人觉得是各有优劣,实难两全。但完全简化,久则必然失去的正体汉字文以载道的精神和艺术性,这样总是可惜。

近年来,由于电脑的普及化,使用键盘输入的人日益增加,无论是政府部门,商业办公室,甚至学校里,都开始“键盘化”。这似乎又是一次书写工具的跃进,借着这样的改变,我在想,是否可以同时保留繁体与简体呢?因为在键盘输入法里,输入一繁体字,和一简体字,所花的时间基本是一样的。那么中文是否就可以像英文使用大小两种字母一样,繁简并用呢?键盘输入时使用繁体,待需要执笔书写时则用简体,所有媒体公文以繁体出版,而生活上书写记录仍可使用简体。如此既不失汉字文义精髓,美感,亦不失便捷。如同古人依情况场合便宜使用颜书或其他较便捷的草书一般。这样,可行吗?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4 十月, 2010 英吋 雜談散文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