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智慧的自瀆

19 十一月

對於那些愛知識的人來說,我想沒有什麼比亞歷山大圖書館的焚毀更讓人感到遺憾的事。

兩千多年前從那裡出來的學者們就能發展出“日心說”、“幾何學”、“流體力學”的雛形,能預見全世界的海洋是相通的,進而推測人類可以透過遠洋航行繞過非洲抵達印度。還能計算出地球是球體,甚至能精準的計算出地球的直徑,和當代的地理計算誤差不到50英里。

這種逆天的能力來自對知識的重視,當時亞歷山大圖書館中近50萬冊的藏書和手卷,藏書量是同時期中國和印度有記載書目的百倍。當時執政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為了獲取更多的藏書,可謂不擇手段。

除了會到處向鄰國“借書”,再還以“抄本”,還會“打劫”過往商船上攜帶的所有書籍。

這樣想來,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中“亞歷山大燈塔”所發出的亮光,還有點像深海裡發光捕獵的燈籠魚。除了能讓在35英里之外航行的船隻看見,合法的徵收“燈塔費”之外,只要發現船隊中運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書籍,都會強行“借”來抄錄,再歸還。算是盜亦有道吧。

其實古代世界重視知識的,還遠遠不只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還包括整個地中海世界和中亞地區的各大古文明,其時許多城市都建有皇家和公共圖書館。古人對知識的重視可見一斑。

今天有不少人會輕視知識,還會試圖灌輸我們一個道理;“要有智慧,不要小聰明”。這種說詞,如果是出自知識淵博之士,說不定還有些道理。

麻煩的是,所謂的‘’智慧‘’往往是一種基於主觀價值的意願,它並不像知識的真偽那樣可以被檢驗。原則上只要你能把自己的道理在腦中‘’想爽‘’了,你就可以說這是自己的一種智慧。所以,即便世上最無知的人也有可能感覺自己是很有智慧的。

甲方自認為的‘’智慧‘’,在‘’乙方‘’眼中很可能只是一種‘’狡猾‘’、‘’短見‘’、‘’小聰明‘’,甚至是自欺欺人的阿Q精神。這個哲學或宗教派系的‘’智慧‘’在那個哲學或宗教派系眼中看來很可能就是‘’愚昧‘’。

把‘’知識‘’和‘’智慧‘’一刀切,然後做高低之別的概念本身就不是一種很恰當的思考。這就像有人跟你說心臟比肝臟更高級,更重要。

這種概念會誘使許多無知之人可以很“方便”的將自己的無知理解成某種“智慧‘’,並忽視學習真實知識的需要。

偶有槓精,也會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產生一種歧視“知識”的價值觀,認為“知識”都是小聰明,要有“智慧”。但如果你去追問“智慧”究竟是什麼?你會發現他們根本就答不上來,往往是顧左右而言他,丟出一大堆人生哲理(其實也是知識)。

真實情況是,知識越是淵博的人,才越會深刻的體會到自己知識的局限,更認識到自己的無知和知識的重要,進而更努力的在生活經驗中和書本中汲取知識,不斷交替檢驗學習。

這種對於自身無知的認識,反而才是智慧的根本。而智慧本身的內涵就包括了重視真正的知識,還有區別虛假訊息的能耐。

還有一種理論會說;“所謂‘智慧’就是認識自己的內心”。好吧,我們不談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就拿一個人對自己內心的認識來說。難道一個對現代心理學知識沒有基本認識的人,真的就能談得上了解自己的內心機制嗎?

如何認識自己,如何與人相處,也需要具備合理的知識。躲在深山或禪房裡只能見自己、不能見天地和眾生之人,他又拿什麼來證明他的觀點是事實,而不是某種臆想?

被認為最愛智慧的“哲學”,它其實也是知識的一個門類,也被收藏在知識的海洋圖書館中。因此,我們可以說,只有尊重知識的人才有基礎來談智慧。

當一個人談吐都是各種“智慧”,卻連最基本的知識和常識都漏洞百出時,我們就要很小心警惕這種類言之無物的“智慧”。

原文討論鏈結: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0158864308876225&set=a.10150326424476225&cft[0]=AZUXWoXLAlOWFds3j9Q7uk-MU1MIPwt3p8wvHdzWcs9UQEpBN-CIoytDbxGFOd1_ak-L0EMgxL99r__G1fPeQd9Bhzqrv8cSVh3S1_qs0j80e6_x7Vq2ORGGsSoOPihHgxw&tn=EH-R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9 十一月, 2021 英吋 雜談散文

 

標籤: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