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空行母的舌頭

22 三月

我的耳朵其實有點大,所以經常會不小心聽到鄰桌的人討論的話題,不是故意的。比如今天早餐時我就聽到隔壁一桌某教會的人在討論關於靈魂的問題,饒有趣味。

記得很多年前,當我讀到盧勝彥寫他在夜深人靜的房間裡和空行母舌吻,突然間聞到由魔女所幻化成的空行母舌頭發出腥臭時,我腦海中發出來的第一個念頭居然是:

「蛤?空行母怎麼會有舌頭?」

我懂當年很多人所關注的著重點是放在如果那不是魔女,而是真的空行母,那盧勝彥和她。。。

But who cares,誰會對這頭肥膩的金魚佬的意淫內容有興趣?

真正值得關注的,是空行母的「舌頭」。

但凡你對博物學和演化學稍微有點概念,你就會知道人類和其他靈長類的舌頭如果排列放在一起,它們有多麼相似。

它們相似,是因為它們有著類似的演化場景。

而比起人類和其他哺乳類動物舌頭之間稍大的差異,到人類和其他非哺乳類動物之間更大的差異,我們可以看到這種型態差異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它們有著不同的演化場景。

不同動物,不同型態的舌頭,它們的出現和發展,都有屬於自己經過幾百萬,乃至幾千萬年演化而來的「演化場景」。

無論是人類的舌頭也好,還是細長分岔的蛇信也好,它們都是在千萬年間適應生存環境,在諸多條件下的塑造下所產生的生物性徵。

這種演化現象如果用佛家的術語來說,就是每件事情,都有合情合理的「緣起」,它不會憑空出現。

所謂無形的「空行母」,她們為何會有舌頭?它們需要酸、甜、苦、鮮、鮮、肥這些物質元素的味覺受體嗎?她們的演化場景是什麼?

再進一步問,她們可以無翅飛天,可見如果她們存在於另一個維度的物理空間,那個物理空間的引力、溫度、物質現象也和我們的空間不同,她們或許應該長得和深海動物一樣,又怎麼會有人類一模一樣的四支型態,還要穿衣呢?

對了,那些衣飾的材料是什麼?用的是哪種織造工藝?這些材料和工藝的發展歷史為何?買來的還是訂製的?

在人類的世界,這每一個問題都能被溯源解答,每一樣存在的物件都有自己豐富的發展史、文化史、商業史、潮流史,有其清晰的「緣起」和發展軌跡。

那靈界的呢?多年來那麼多信誓旦旦的寫作通靈人,大談靈界,卻怎麼都對這些細節全部語焉不詳?他們怎麼會統一的都對這些更高級的「靈界」的生活細節一點興趣都沒有,視之不見。

這是為什麼呢?

Well, 唯一合理的解釋,是因為任何東西都經不起近看、細看。

兩千五百多年前古希臘的色娜芬尼就說過,是人,按照自己的想像,創造了神。如果牛和馬也有神,牠們的神恐怕也就是牛模馬樣。

用人類世界的型態來想像靈界生物的型態,說好聽是「反緣起」,說難聽是「露出馬腳」。

當然,有些理論功底比較好的大師們會解釋說,那些型態都是靈界的能量為了能夠被我們認識,透過我們的大腦所幻化出來的Avatar。

理論上這個說法說得過去,但沒辦法證偽,同時也承認了那些型態都是假有,是經過你的大腦「再創造」出來的,不該被當真來討論。

或者用佛教徒比較容易理解的概念來說,這是還沒有突破「慾界」和「色界」的思維水平。

這個問題我在之前的不少文章裡也曾無數次的討論過。

認為有一種擬人化,「看不見的人形」靈魂飄來飄去,會附生在人的體內,離開人體後還是人形,這種認識很可能是受到近代文學創作和影視劇的影響所產生的文化現象。

在古埃及和古希伯來人的認識裡,人的復活需要仰賴肉體的復活。耶穌的復活也是從墳裡肉體被復活,天國人們不是人們想像的那種無形靈界,而是物質性的。

在原始佛教的教義裡,跟本就沒有所謂「中陰身」的概念。人一死,他的意識當下就直接在下一個生命中結生。「中陰生」是佛滅一千多年後才被創造出來的概念。

在Peter Watson 的《思想史》一書當中,就透過大量考古證據舉證,在更早期的人類觀念中,靈魂也是某種物理性質的東西,並不是我們今天習慣想像的那種異次元人形透明灰質體。

可見對於靈魂的觀念,在早期人類社會中原本有很多種。但現代人的靈魂觀卻彷似被自己貧瘠的想像力所捆縛,綁死了。

在馬可·奧勒留的《沈思錄》(Meditation)最後一書第12書的最後一頁裡第28節,有一段很有趣的記述,原文是:

“To those who ask, ‘Where then have you seen the god? What conviction of their existence leads you to this worship of them?

I reply first that they are in fact visible to our eyes. Secondly, and not withstanding, that I have not seen my own soul either, and yet I honour it, So it is with the god too: from my every experience of their power time after time I am certain that they exist, and I revere them.”

這段要細說起來可以是千字長文,這裡我只取其中一節與靈魂相關的。

馬可·奧勒留說:「我看不到我自己的靈魂,但我依舊敬尊和榮歸於祂。同理,我在見證宇宙偉大的力量中同時見證神的存在,並依此敬重祂。」

神可見的部分一直擺在你眼前讓你看見。而看不見的部分,則不代表一定需要被擬人化、擬物化,「被看見」才能證明它存在。精神的部分,不能用「形」來認識,要用「心」來認識。

那些不可見的往往才是事物的核心本質。

那些迴避去面對和思考不可的見本質,轉而試圖透過創造一些擬人化的神鬼靈界來闡述自然的,顯然是捨本逐末,緣木求魚了。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在古希臘的哲學傳統中,每當談到神,一般有兩種含義。一種是宗教的神,一種是哲學的神。

哲學家口中的神,說的是「第一因」、是那個「本身不動的推動者」、是那個在變化無常的宇宙之下,永恆支撐著表面這個宇宙生機盎然變化的那個「一」。

馬可·奧勒留透過當下的現實和現世生活,來認識自己的靈魂,再透過自己的靈魂看見宇宙的靈魂。就像善人能透過自己的「善」見證宇宙的善一樣。(惡人即便你把善擺在他眼前,他也會看成是惡)

他並不依賴去創造一個虛擬和虛假的靈界來認識和說明「靈性」。

這裡我要特別再提一點,在許多古希臘哲學家眼中,如果宇宙有靈魂,那麼宇宙的靈魂和印度教的「梵」的概念甚至也不怎麼一樣。

許多古希臘哲學當中,他們直接認為那個讓這個世界得以構建和運轉的,允許創造性發生的「理性」、「邏輯」(邏各斯)就是宇宙的靈魂本身。而不是有某個型態的「梵」。

換個角度說,如果古印度認為「梵天」這個神是宇宙,那麼古希臘的哲學則認為去掉梵天這個「神的概念」後,梵所存在的整個「形式」,才是宇宙真正的靈魂。

這麼一比較,那些還在相信宇宙中還存在某個有手、有腳、有舌頭擬人化的神的思維,那是Low 爆了。

如果一個人的靈性境界還是停留在追求「依賴想像某種無形的、擬人化的靈界、靈力」,那恐怕只能說,他還未見到突破自我認知的窗口。那麼馬可·奧勒留的這段話,就挺值得反覆玩味了。

一個井口的大小,就只能裝下一個井口的水,一個人的認知有多寬廣,一個人的能量便才能有多大。

我總覺得,我們很多現代人的靈界和靈魂觀,是一種被「大眾文學」和「影視作品」庸俗化、刻板化之後的畸形產品,是分離和分裂於世界之外的。

讓人一思考到靈魂,往往就要嘛是跌入「迷信」,要嘛是跌入「唯物主義的否定」的兩頭極端的陷阱裡,無法多作他想。

像我這樣攪局談靈魂的,兩頭激怒的人恐怕少不了。

原文討論鏈結: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0159793066196225&set=a.10150326424476225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2 三月, 2023 英吋 修煉者手稿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