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熱帶地緣政治上的疑惑

05 十二月

78312325_10157139621791225_3323113323305631744_n.jpg

有個較敏感的問題請懂得地質學的朋友幫忙解惑。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有種觀點,認為歷史上熱帶地區國家的經濟和文明普遍不發達,是因為生活在熱帶地區的人民普遍都比較懶,體質弱、精神萎靡。而生長在北方溫帶寒帶地區的人民都比較刻苦耐勞,且自信心強,所以也就容易形成繁榮強盛的文明圈。

這種說法在我們生長於東南亞地區的人聽來當然很刺耳。但仔細想想也有一定的道理,環境既然能影響萬物的生長,自然也會影響人的行為和心理性質。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軸心時代」這個詞,指的是歷史上對人類的宗教和哲學思想有著決定性影響的軸心人物比如古希臘的蘇格拉底、古印度的釋迦摩尼,和中國的孔子等等許多偉大的人物品幾乎都出現在公元前一千六百年前那一段時間,並且都是地球上同一個氣候溫暖怡人的地理緯度位置上。

幾個小時前當我走在烈日當空,酷熱悶濕的關丹街頭時我基本上頭腦發脹什麼想不了,更遑論辛勤勞作,思考哲學命題。這不見得是懶,就是條件使然。但客觀上說這種狀態就是生產力底下的慵懶狀態。後來走進有冷氣的購物中心,身心狀態馬上改變,精神就好了。這也是客觀現實。

然而學界還有另一種觀點,中國學者何帆就曾說過,溫帶和寒帶地區過去數百萬年因為多次的冰川運動反覆地碾碎北方的地層,為當地帶來肥沃的土壤,而這些運動的影響並沒有抵達接近赤道的熱帶地區,所以我們熱帶地區土地貧瘠,肥力不足。再加上熱帶地區雨量大,會把原本可以提供土壤氧份和養分的枯枝落葉沖走。所以即使熱帶地區陽光和雨量充足,也很難出現高生產力的農業文明。沒有人口高度集中的農業文明,文化水平自然也就相對落後。

當然還有種說法也和熱帶地區陽光雨量充足有關。說熱帶雨林裡物種繁茂,森林裡到全年處長有各種熱帶水果,所以生長繁衍在這一地區的人群大都順應天命形成分散的、小群落採集漁獵文明。羅正宇也說過熱帶地方因為沒有四季,所以沒有形成春收冬藏的一年四季概念。因為365天氣候都一樣,所以熱帶地區族群只有天的概念,過一天算一天,比較難形成有長遠規劃的複雜社會結構。

我認為上面這些說法之間是可以調和的,在人口和文化發展的角度上這些說法也是有道理的。但這些說法能夠成立的前提是;熱帶地區的土壤真的是‘’相對貧瘠,肥力不足‘’。

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那麼從未被開墾的熱帶雨林土壤也是如此嗎?又或者說熱帶地區的土壤更適合果樹生長,而無法發展出相對於北方更高效的一年生稻禾類農業?這是一個和生活在這一地區的我們切身相關的土壤科學問題,請問有沒有專家可以解答?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5 十二月, 2019 英吋 雜談散文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