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行者之慾

26 十二月

–慾望並不是一種罪,『罪』或『墮落』只是人們腦子裡產生出來的另一種反向執著 —

近日發生在台灣的聖輪法師猥褻案被報導出來後,震驚了整個社會。作為佛教界出名的大德法師,佛法山的創辦人。聖輪法師除了是融貫『儒』『釋』『道』『密』各家的佛法傳播者,多年來他在社會公益上也做出了許多的貢獻,更是致力於「文教、慈善、農禪、實修」的實踐。他顯密方面的成就顯著,著有多部佛學著作,在密教方面還擁有着數個教派的『金剛阿闍黎』法位傳承。

這樣的一位大行者,居然在十年間犯下了多宗性侵猥褻信徒和義工的案子。最難理解的是,聖輪法師最近被揭穿的猥褻案中,居然有手持攝像機的比丘尼在一旁拍攝,簡直就是駭人聽聞。

報導說,他身邊的侍者比丘尼皆被他徹底洗腦,認同了他的『雙修』,甚至為他物色對象。而且這幾位助理比丘尼都還有幾分姿色,那麼私底下法師和比丘尼們的關係恐怕也是不言而喻了。平日里道貌岸然,佛學知識淵博的法師私底下卻是這一般模樣。

對於這一點,我並不覺得驚奇。在宗教界裡發生的性醜聞多不可數。不僅是佛教,美國當局統計在過去10多年裡國內發生的神職人員戀童猥褻案竟然多達一千多宗 (僅僅是有被揭發的)。 而佛教裡這類事件也是層出不窮。

近期傳出性醜聞的佛教大師,顯密皆有。隨便掰開十根手指都能算得出,心道法師,釋永信法師,聖輪法師,盧勝彥,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的作者),貝瑪千貝仁波切。。。還有無數名不見經傳的出家人醜聞,日前不是還傳出光孝寺出家人集體召妓的案子?這類報導在報章上時有所聞,而這些僅是有被揭發的例子,未被揭發的更是不知幾何。

或許有人會問,行者不都是應該守清規,獨身禁慾的嗎?怎麼越禁越嚴重?有人說,那些犯戒的都不是真正的修行人。這點我並不認同。 在南傳佛教大師“阿姜查”的敘述中,也曾經記述有他的師兄弟,甚至認真清修四十多年的師叔最後因為克制不住慾望而還俗娶妻的例子。

除了漢傳佛教,近代心靈大師克里希那.穆提,也因為私生女事件而備受議論,成為這一位歷史偉人身上的唯一污點。佛教歷史上,翻譯三藏經典功勞最大的鳩摩羅什,也因為政治因素娶妻納妾生子,戒行盡破。還有,玄奘法師最看重的弟子辩机也因為和公主私通而被斬首。

性醜聞對修行者而言永遠是最具殺傷力的,除了已經被證實的案子,歷史上還有許多已經無法考察的事件,連世界三大宗教的教主本人都不能倖免。佛陀面對『孫陀利』和『戰遮』兩女的控訴保持默擯,耶穌在很多舊聖經殘本裡指出有妻室,和末大拉瑪麗關係曖昧,莫哈默德更是妻妾成群,到老還取未成年幼女入室。這些修行人究竟怎麼了?

日本歷史上最偉大的開悟者“一休禪師”和近代最具爭議性的大師“奧修”對慾望有不同的看法。例子有點極端,一休和尚一生感情豐富,除了老來寫情詩,平日里更是夜夜笙歌,逛妓院。在他的文化背景之下,這並沒有什麼奇怪。而奧修則承認開悟後,性慾並沒像他預期般的消失,只是放下了對慾望的執著和譴責,慾望再也不能帶給他煩惱,他本人則自豪的說他是唯一的一位開悟者敢於承認自己有性伴侶。當然他們有無真的開悟,是見仁見智。

談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迷糊了。如果純粹以否定慾望的衛道者角度來看待這些事件,恐怕是永遠說不清的。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得拋開所有過往的成見,拋開我們一直以來扎在聖人身上的標籤,清空你的腦袋,回到最原始的問題上,『慾望』有罪嗎?

慾望,是基本的生存機制,也是生命的根本動力。我們無時無刻都沐浴在慾望中,包括你現在讀著本文的慾望,每一個起心動念,身上再微細的動作都是一種慾望。即便是熟睡時,我們的慾望也會以夢的方式呈現。慾望是自然存在的,包括修道者想要擯除慾望的企圖本身也是一種慾望。 而『性慾』只是慾望的一種,它本質上與其他慾望並無不同,沒有多一分罪孽或少一絲聖潔。生命的存在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慾望的存在和生命的存在息息相關,它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就是『道』的依據。《道德經》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既然慾望是自然的,也就是『道』的一部分,是在我們的理性觀念之上的。企圖以觀念和思想約束來和慾望對抗必然都是徒勞無功的,因為你壓根都不知道它從哪裡來,往何處去。

沒有慾望就沒有生命。想想一下今天如果你沒有進食的慾望,沒有自我保護的生存慾望,沒有進取的慾望,會是怎樣的一個情形。 再看回性慾,性慾和吃飯喝水一樣,是一種鑲嵌在你數千萬年基因裡的本能慾望。所以在猶太諸教的原始教義裡(猶太,基督,天主,東正,回教)並沒有否定慾望。而是把慾望和恐懼當成獎懲的手段。 希臘諸神信仰裡更是吹捧慾望,印度教有性力派,道家老莊思想把慾望當作自然之道看待,認為是一種規律。道教則有房術,和《易經》的咸卦。儒家孔子更是直接說“食色性也”,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學,並不像後期“理學”興起般對色欲退避三舍,加以撻伐。孔子所推崇的《周禮》對性的觀念是開放的,不過認為要有個制度才不會亂,所以王者后宮佳麗三千是可以接受的,一般仕子大夫有一妻多妾更是常態,只要名正言順。

那麼佛陀呢?佛教原始教義對慾望的看法又是什麼呢? 佛教普遍認為佛陀領悟到原來所有的煩惱都從慾望所生,所以要消滅煩惱,就必須從慾望下手。所有的誤會也從此開始,產生了整個禁慾派主義,這種主義不被檢視,不被質疑的觀念深植在幾乎所有學佛者心中。但是人們卻忘了,禁慾意味著嘗試消滅慾望,嘗試否定自然,其結果必然是悲壯的倒戈,就如同前述的各位佛教大德般敗得徹底。

佛陀的種種名稱中有一個稱呼叫做“調馭丈夫”,佛陀推崇的是中道,和緣起。是一種平衡和不勉強。佛陀說解脫煩惱“從慾望下手”並不是根除慾望,而是『平衡自己的慾望,讓它不再是煩惱』。 佛教五大神通中最重要的是最後一項《漏盡通》,是證果的聖人才有的神通,意味著漏盡所有的煩惱,而不是斷絕所有慾望(本能)。在佛教的四聖果裡面,前三果開悟的聖人基本上都還是有慾望的。

佛陀認為『慾望』就只是『慾望』,『性』也就只是『性』,是自然界的一種存在,和微風,細雨,彩霞一般就只是他原本的樣子,是『道』的一部分。但是如果對慾望產生了執著,執迷,則變成阻礙你成為一個清醒的人的障礙。對慾望的執迷也會造成煩惱和導致行者的清涼一念蕩然無存。這當中的關鍵詞在『執著』而非『慾望』。執著是人為的,可以調馭。慾望是本然的,對抗無謂。

在適當的情形下,對慾望產生醒覺,做適當的疏導和克制,不要染執於慾望。把注意力放在八正道的修持,自然就會降低慾望的影響,降低煩惱,產生智慧。久而久之自然會成熟到慾望不再那麼重要的階段。 整個過程是自然的而非打壓的。一個真正修為到家的行者,其慾望的淡薄是一種自然的狀態。而那些還未達到那個狀態,嘗試去模仿(誤解戒律)的行者往往是失敗的。

自然離慾和『模仿』是兩回事,模仿者以為把自己的『行為』塑造得和聖人一樣就是道,卻不知覺者的離慾是基於內部的蛻變,自然呈現的狀態。這情形就好比蟬寶寶要模仿已經蛻變的蝴蝶從枝頭躍下。結果是很多修道者,因為對抗自然,心理上產生兩極化的分裂。一方面以為自己必須要擺脫慾望,一方面根本就不可能做到。於是,這種心理壓抑就開始變相的表現出來,形成種種的醜聞事件。而大眾則正好可以藉此表演自己的道德,對他們口誅筆伐。如果耶穌在今天當了記者,祂恐怕會寫說:“你們誰若沒有犯過邪淫的就拿石頭丟死她!”

看看原始佛律裡對“不邪淫” 戒是怎麼描述的,在《優婆塞五戒相经》中記載“若優婆塞共淫女行淫,不與直者,犯邪淫不可悔,與直無犯。”意即,在家修行者,如果嫖妓給錢就不算犯戒。換個角度說,只要是雙方同意的,不傷害任何人,不造作家庭問題的,則無害。 想想看,佛陀為何設定這樣的戒律?

其實,所有聖人教導的並不是譴責色欲,而是執迷於色欲所帶來的麻煩。這點要弄清楚,就好比我們如果去譴責火,說火會帶來禍害,那是偏頗的認知。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看你怎麼去運用。但是如果把頭插進沙裡,否定水的存在,是完全於事無補的,是不覺知。 奧修說:“如果我們都沒有冀望一個悟道者可以不吃,不喝,不拉,不睡,而我們卻偏偏寄望他沒有性活動,這是反常的。 會出現這種期望,反倒反應出我們心裡對『性』有特殊的執著”。

的確有很多高層次的精神修為,需要靠寡欲,甚至完全絕慾來促成。這情形就好比帆船逆風而行,逆向風(慾望)雖然是一種到達彼岸的阻力,但他也就只是風。只要調整好風帆,依然可以抵達彼岸。卻沒有必要把精力耗在破口大罵和惱怒那風,因為那就是自然。

看回前述的佛教出家大德吧。被慾望打垮不是罪,就好比被饑餓,睡眠,死亡打敗並不可恥一樣。要說有問題,就錯在犯事者對慾望錯誤的處理,和站在錯誤的社會位置上來執行。如果還沒有把握超越它,那就不要坐在那個位置上。 出家戒是給已經到達那個階段的行者受的。比如這位聖輪法師吧,難道他這些年對社會的貢獻還少了,難道他付出的不夠多,卻只因為這一環處理不當,卻導致身敗名裂。如果他今天不是一位出家法師,他只是過著常人的生活,過著常人的慾望,然後繼續付出,事情卻又不同了。

那麼道德問題呢?難道就不存在道德問題嗎? 老子說:『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道德問題是可變性的,一個在這裡錯的行為,在另一邊可以是對的。比如一女事多夫在中國文化里是不能接受,大逆不道的。但是在很多部落裡,一個女人同時嫁給幾個兄弟是常態。 這都只是觀念問題。又比如過去數千年一夫多妻多妾多奴隸,在世界各地都是正常的。並無道德問題,但放在近代一夫一妻制下,就是不道德了。 最可悲的是抱著刻板的道德觀念而不自知的人。 其結果和死守戒律之人一般,多有偽君子。執著『道德』和執著『慾望』並無不同,都會造成煩惱。

『覺醒』是一種知道,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而不是對一種信條的迷信。慾望也不是一種罪或墮落,『罪』或『墮落』只是人們腦子裡產生出來的另一種反向執著”。個人認為建立對慾望的正確觀念非常重要,許多修行者把慾望當作洪水猛獸,正是因為對自然慾望的一種錯誤捨執,把自己繃得緊緊的,或被罪惡感吞噬,反而障礙了修行的契機。佛教的建議是,不要急著譴責慾望,而是要去認清慾望帶來的後果,把時間和精神放在八正道上,並且過適當的生活,符合所生存社會的法律。

如果你還是一個人,就先做回人,接受人有的一切。不要扮成其他存在體,或高尚的角色,因為那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當你能夠接受自己,就能夠接受所有的人,當你能夠接受所有的人,而給予他們自由時,你的心就自由了。保持醒覺,一切用智慧來判斷,做什麼是對自己好的。 對於慾望,拉羅什富科說得挺好:『智者寡欲而常樂,愚人多慾而無所饜足,是以世人多苦』。

-李威霆. 古晉. 陰 –

 
10 則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6 十二月, 2011 英吋 修煉者手稿

 

標籤: , , , ,

10 responses to “行者之慾

  1. Larry Hsu

    18 十月, 2012 at 10:59 下午

    拜讀您的文章感同身受,認同閣下大部份的說法。但有一點得再請教您的是:在文章中說「性」只是「性」,「欲望」只是「欲望」; 又說「佛教五大神通中最重要的是最後一項《漏盡通》,是證果的聖人才有的神通,意味著漏盡所有的煩惱,而不是斷絕所有慾望(本能)。在佛教的四聖果裡面,前三果開悟的聖人基本上都還是有慾望的。」。

    然「見緣起」是佛陀最大根大本教法。「見緣起」能了知名色,能見「觸」,但不會落入「受」也就是不落入「苦受、樂受及不苦不樂受」是也。

    我相信佛陀及衪的大弟子不會去碰女人的。畢竟,女人在「接受性愛」及「性愛中」的當下,她們內心的想法不可能只是做完愛而已。她們本性中會一直希望能繼續與她能接受的男人相處。一位「見緣起」之人會能知這碼事及女人本來就是「無常、苦、無我、無我所」,他會在成熟而堅定的「正定」及「正智」的當下選擇離開她。故五大戒中的不邪滛本就是佛教出家眾及在家眾(只有老婆) 不得碰觸之事。故聖戒清淨即是「我性」與「本性」之間的拔河競賽。

    若無法見緣起、開法眼者,當然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的啦!! 謝謝!

     
    • WeeTing

      17 四月, 2013 at 11:02 下午

      謝謝你的意見。 慾望是本然,慾望沒有問題,想要走解脫道也是一種慾望。問題在於“有害”的慾望。

      站在在家人的立場來說,佛陀給予的不邪淫建議是不得碰觸20種女人,因為那會造成衝突和煩惱。可能你會很驚訝,在合乎戒相的情形下,甚至三妻四妾,召妓都是不犯戒的。
      站在出家人的立場來說,性的慾望就變成障礙他們提煉清淨五蘊的障礙,所以出家比丘是完全守“不淫”戒律的^^

      可參考:http://online-dhamma.net/anicca/books/ysfj/yfs/02_books/f_precepts/case/case.htm

       
  2. 劍雄

    29 十月, 2012 at 2:01 上午

    楞严经》云:“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成其饭,经百千劫只成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石沙成故。

    不知兄對此經這篇言論見解如何,先行感谢!

     
    • WeeTing

      29 十月, 2012 at 2:30 上午

      我會先邀請您先去研究楞嚴經的考證性:)

       
    • WeeTing

      17 四月, 2013 at 11:22 下午

      我認為那是看訴求。當然出家人走究竟解脫,自然應該斷慾。 但這不是對所有階段的佛弟子。

      如果不斷淫就不能修行禪定,那麼許多外道不守戒律卻依然可以修得四禪,那怎麼說? 
      如果不斷淫就不能修行禪定,那麼佛陀應該給在家弟子設定“不淫戒”,而非“不邪淫”戒律。 

      其實當禪修到正念穩固時,淫念自然會減少。 

       
  3. 劍雄

    29 十月, 2012 at 3:17 上午

    哈哈!明白李兄的意思,這部經和咒的真僞到如今的確還争論不休,和地藏經一樣!

     
    • WeeTing

      29 十月, 2012 at 9:32 上午

      其事根本都沒有爭論的餘地,只要您相信歷史軌跡的證據。。。事情清楚得很:)

      建議先去深入讀讀阿毘達摩,對佛法正確的知見有很大和根本性的幫助。 通讀阿毘達摩後再以那個原則去對照其他經典,很多事情就水落石出了。加油^^

       
  4. 劍雄

    30 十月, 2012 at 2:06 上午

    感恩,多謝李兄!

     
  5. 巫承諺

    10 十一月, 2016 at 9:39 上午

    完全贊同您的想法,不能同意更多了。

     
  6. garrett0605

    11 十一月, 2019 at 1:04 下午

    任何宗教信的越虔誠的人,性格就越狡猾。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