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伊希切爾對「凱蒂功課」的誤解

11 九月

70514878_10156912951931225_444616517720473600_n.jpg

註:感謝Sue Lee提供原文鏈結資料與啟發。

近日網絡上出現一篇名為「凯蒂的“功课”与凯斯的“功课”有什么不同(1-批评有效吗?)」的文章。一如既往,我都帶著希望能從不同的聲音裡受到啟發的心態拜讀了伊希切爾的評論。必須很坦白的說,我和作者在文章裡的有一個共通之處。伊希切爾在文章裡清楚的自述了他對凱蒂的功課沒有很認真的去了解,很多都是憑“印象”來進行評論。而我同樣對「凱斯的功課」知之甚少。

因此本文中,我不會對凱斯的功課進行任何評論或評價。本文僅提供我在拜讀完伊希切爾評論凱蒂的《1-批评有效吗?》後,見到的幾個明顯邏輯問題和補充。他在文章裡提出了三個問題。 而我會提取根據文章中的關鍵問題和困惑給予回應。希望有所助益。

問題一: “究竟在批評什麼?”

凱蒂功課在《一念之轉》裡面提到的批評(Judging), 寫作業單。其目的是讓人首先在不偽裝成社會賦予你的“有道德的人”,或宗教賦予你的“有靈性的人”的前提下,誠實的面對自己的內心情緒。誠實的面對自己內心的想法。

然後把那些原本隱藏在內心裡,模糊的,隱晦的,被修飾,被壓抑得往往難以說出口的想法和感受,具體地“寫出來”,放在眼前給自己看。接著借助當下清醒的意識,借助時間和空間給予你的理智去面對,去從新審視自己的這個念頭有多少的真實性,有多少的故事性?有多少自己之前沒有看到的向度。

這種透過承認心裡真實的念頭,升起覺知,換位思考,取得更寬廣的視角來解構原本因為狹隘的觀點構成的痛苦的做法,本身是一個培育覺知,觀照內心的過程。

接著,再從3個功課裡的“反轉”問句中去體驗對方。體驗那個和自己一樣的生命體在整個事件中存在的無可奈何,進而產生同理心。而,其中一個反轉,“轉向自己”,則是幫助自己看到自己的局限,達到幫助自己與自己和解,原諒自己,接納自己的過程。

從“自覺”,到“覺他”的心智活動在凱蒂的功課問卷裡幾本都帶入到了。

所以,把凱蒂功課裡“批評”的這一步粗魯的總結成是“情緒的泄洪”這個說法,那是明顯的斷章取義了。

學過內觀禪或正念冥想的人都知道,人的心智無時無刻都會搖擺在過去的念頭和未來的想像上。而且仔細內觀就會發現,人的內心原本就無時無刻在對外界的人,事,物進行批評(Judging)。更深一層的看,我們還會看到自己的內心也無時無刻在對自己進行批評(Judging),然後根據這些批評,選擇做出怎樣的壓抑,思想,言語,行為,種種的調整。

所以人心裡時刻的“批評”戲碼本來就存在。 伊希切爾的文章裡問到:

如果说做功课的目的是不再对任何人有批评,批评能让我们不再批评吗?——如果戒毒是我们的目标,有没有人用吸毒来戒毒?

這裡 伊希切爾犯了一個比較嚴重的邏輯錯誤。 叫做‘’不當類比‘’。

——-換個說法,如果內傷是一個傷口,那麼開刀治療既然會增加多一道傷口所以我們就不該開刀治病嗎?

開刀這個增加一個皮肉傷口的動作對治癒原本存在的內傷有幫助嗎?答案是,有。

這才是凱蒂功課的邏輯。

凱蒂的批評只是把“本來”存在於內心的批評(毒)拿出來看清楚,解清楚,轉換成諒解再縫回去。而不是“吸入”更多毒來戒毒。因為功課裡那些“批評”的問題來源不是刻意外面找出來的,而必須是做功課的人本身內心就存在的,照成他痛苦的故事。

我同意伊希切爾說的,修正鏡子裡 的自己,就能看到不同的鏡子外的世界。我也同意,他貼圖裡凱斯的,把修正的”焦點”關注在自己,而不在對方。他說的是“焦點”,並沒有說應該忽略“全部”外界的客觀世界。

凱蒂的功課,焦點正是針對自己內心的故事。而故事中對外界的“批評”對象只是自己內心的投影。

現實是,作為社會性動物的靈長類動物,經過數千萬年的社會協作演化,我們所有的心智活動都離不開社會性,離不開你我他的故事,離不開應付社會的眼光和期許,離不開自己內心對社會投以的看法的和創造故事的需要。因此大部分當代所認為的心裡問題本質上都是“社會性問題”。

如果世界上只有你一個人存在,不需要“符合”社會上認為正常的標準,那麼基本上就不存在心理問題。但現實世界我們的心智不是脫節於有情萬物而孤立存在的。如果我們自我觀察的視角裡沒有了見天地,沒有了見眾生。那你根本看不見自己的內心,也認識不到自己。因為那個視角是不完整的。 

《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甚至論證說明了我們智人之所以能成為地球的主宰(當然未必是好事)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智人演化出了集體相信一個虛構的故事的能力。這個說故事的能力,賦予了我們的群體可以構成更大的家國,帝國體量的協作單位,讓體形在大自然不佔優勢的人類得以征服其它比自己強大得多的物種。(他的“故事”原文是Gossiping,意指閒話批評)

但我需要提出的是,所有事物都有代價。智人這個說故事能力的“代價”則是過度的想像力(故事),和過於複雜的社會結構,導致了我們有比所有其他動物更多的心理問題和煩惱。所以凱蒂說的批評,劍鋒所指的正是我們內心的那些「故事」,而這些「故事」有著生理上和演化心理上的基礎,而不是“純思辨”的產物。

因此凱蒂的功課也好,內觀禪修也好,或其他同性質的思潮都好。其本質,都是眾多幫助自己整理,梳理,看清自己內心故事的工具。這些工具都有自己的有效處和優點。也有各自的“適用範圍”和“邊界”。我們沒有必要非把它上升到解釋世界,解釋宇宙的境界。當然也就沒有必要把它變成心靈成長世界裡競爭誰的方法絕對更「正確」的高度。

拜倫凱蒂本身也很誠實的說她只是分享他解決自己內心痛苦的一套作業系統而已。而這種誠實在身心靈界是不多見的。

明白了這層道理,後面的幾個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

問題二:批評別人有沒有必要?

如前所述。不是有沒有必要的問題,而是Judging本來就存在。而且從培育覺知的角度來看,內心天然的批評,不應該被否認,而應該被面對。人的腦海裡無時無刻閃出的念頭是自我心智無法控制和預見的。

我們不應抱有認為自己可以控制自己念頭的妄念。對批評念頭的抑制只會讓原本存在的認知問題變得更扭曲,或壓抑的另一個型態在情緒的另一端出現。

如果一個念頭不斷重複的出現在你腦海中,那就表示那個念頭有被重新檢視和解決的需求,只要這個需要一日沒有被意識所釋懷,或無意識的壓抑成另一個模式,它就自然會不斷在腦海中”被“重播。甚至在夢中”被“重播。而這些腦海中不斷回放的故事裡都帶有你,我,他,對象的區別,不論對自己,對他人,對老天都好,都存在故事,和是非對錯,好壞禍福的Judging。如若不是的話,難道說你的夢中的情節永遠只有你自己一個人?

因此,“批評”根本不是必要不必要的問題,而是承認不承認人類基本心智模式的問題。是承不承認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內心上映的“人際戲碼”的問題。  

問題三:凱蒂的功課能解決所有問題嗎? 這題是根據伊希切爾在文章中以個別一兩個“個案”的體驗作為評論,我給的回應。

如前所述,所有的工具都有適用範圍。世上沒有萬靈丹。沒有一種心理療法和藥物能保證解決所有心理問題。也沒有一個宗教能保證信徒可以解決它心理所有壓力和障礙。但伊希切爾在文章裡舉出了凱蒂的功課有實效的很多例子。 本文也釐清了當中很多觀念的誤解。更說明了試圖用一個療法的“局限”來批評整個療法的價值本身是不合適的。 

反過來說,如果我們也要去深究凱斯的功課,或證明任何其他有效的心理療法,我們依舊可以找出它們力有未逮的地方。但這些不足以成為全面否定這些療法的理由。

問題四:凱蒂的功課系統有繼承凱斯的功課嗎?

答案很明顯,沒有。至少伊希切爾本身就認為凱蒂和凱斯的功課不一樣,甚至背道而馳。實際上,從古至今,這個世界的知識,概念,宗教,神話,政治,文化觀念之間多多少少都有相互參照和繼承的關係,而也會有根據各自己的見解在原有的觀點上提出個別適應的模式,這是人類得以進步的基礎。沒有什麼是純粹原創性的。世界上所有心靈導師所個別提出自己的一套很有效的“解脫煩惱”的方式,其實也可以歸納成區區幾種模式。而且可以清楚的看到他們的學說繼承前賢的脈絡。所以人類解決世界問題的方案,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果”。只不過各自表訴的不同。 

我認同伊希切爾敢於表達的態度,更讚許他一開始就承認自己不了解凱蒂功課成誠懇。期待伊希切爾下一篇文章關於“念頭”的討論。

伊希切爾原文鏈結https://mp.weixin.qq.com/s/8u6UnwxNAhEX8A3Sh2FmJQ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1 九月, 2019 英吋 修煉者手稿

 

標籤: , , ,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