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基督城之秋

09 五月

来到基督城,从机场搭了通往市区的公车,我一路上都在张望街道两旁的情形,感觉和十六年前第一次来的时候差别不大。都是秋季,街景一片黄澄澄的,路上行人车辆不多,市郊的民居还是一样,朴朴实实,许多都是老房子了。不知是气候的荫庇还是这里的人对园艺就是有种天分,每间民房的院子里都像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花园,总是得体的种上各种花卉和树木,松杉类树木在这里更是常见。从机场往市区的路上几乎还感觉不到就在一个多月前这里才遭受了严重的地震,一切看似平常。

公车停在近市区的Hagley 大公园旁,下了车子往市中心走近几分钟开始可以看见马路上到处都是市政府划上的橙色封锁线条,许都道路都被封锁了,通行不得。再走近市中心,所见是狼藉一片,到处都是残恒断壁,还有被震得倒塌或崩裂的建筑物。

基督城原本就以英国以外最具英式风格的城市而闻名,也称花园城市,市内有大量雄伟石建的哥特式尖顶大教堂。而今许多只剩下一堆废墟,连基督城的地标百年大教堂都崩垮了,还有半塌的和许多尖顶被整个震下来的教堂和英式建筑。我想或许是因为这些艺术建筑都是在早期就建起的,而且多采石建,防震功能低,所以市中受损最严重的多属此类。市内许多的马路和公园里的桥梁也被震裂了,连很多看似无妨的建筑物,也因为内部结构受损而被敕封锁,列为危楼。市中心几乎所有的民房,商店,购物中心,政府机构,学校,酒店,赌场都被封锁了。整个基督城中心宛如一座死城,路上行人寥寥,大多数都和我们一样是手拿着相机的旅者,这让基督城在秋季的黄昏里更显是凄凉。

一位本地德士司机告诉我,地震当天他在现场,他亲眼看着那些历史建筑纷纷在他面前倒下,场面触目惊心。我问“那市区的办公楼等都关闭了,那那些职员怎么办?”他摇摇头说“那些原本在市内工作的人们如今只好另寻工作了”!新西兰政府审查过了本次地震,死伤人数近300人,需要拆除的建筑物竟达一万多间,而且重建工作估计要花16年来进行。这对本地居民来说实在是一个承重的打击。本地人用“绝对的灾难”来形容这次的地震。为了调查损失,美国的保险公司派了数千的调查员过来,导致我们一连跑了好几家才找到房间。看来这次地震对那些保险公司来说 也是“绝对的亏损”。

看到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天灾人祸,除了是人类滥用资源和破坏自然生态,导致的直接后果外,也是一种“无常”,那些在灾难中丧生的人不分贫富贵贱,不分宗教种族,谁又会料到就在那一霎那,山河色变,天崩地裂,死亡如排山倒海般降临?当日本的311大海啸发生时,有人说,那是日本人的惩罚,那汶川地震呢?基督城地震呢?又要做何种解释?在我看来“惩罚论”是最站不住脚的谬论。从历史的实证上来看,当灾难来临时,无论是耶和华的圣殿,巴米扬大佛,希腊和罗马众神的庙宇,在无常面前毫无例外的都要崩塌下来!几千年过去了,多少的伟大文明与圣迹已化为尘土。

因此释达多太子悟道后说,世间万法都是无常,而无常生灭背后是因果。没有什么神通能够阻止业力,一切事情后面都有它的因果,都有其开始与结束。与其去期望神佛的救助,去期待神迹,倒不如做好当下,不造恶因,也就不畏恶果。

-威霆. 基督城. 秋-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9 五月, 2011 英吋 遊記散文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