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當莫談國事成了政治正確

22 三月

假設老舍沒有死在文革中,如果他能穿越來到今天叩問“莫談國事的話應該談什麼呢?‘’ 那麼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會回答‘’那就一起娛樂至死吧!‘’

政治比娼妓還古老,人從遙遠的猿時代,就已經生而為一種政治動物,我們的“社會性自我”因為政治而生,所以我們的思考離不開孰是孰非。很多人不了解人類,以為不談政治,我們就可以遠離政治。但政治可以離開你,你卻絕對離不開政治。

如果你不警惕政治,你將在每一天各種未經檢視的資訊中被潛移默化,不知不覺地被掌權者塑造成他希望你是的樣子。而當今之世最大的諷刺是,在很多場合下,“不談論政治”本身已經被當成一種“政治正確”。

人們因為懶得思維所以對自身所處的世界一知半解,人們因為害怕衝突所以避談政治,人們因為不了解權力的機制,所以嘲笑民主,把民主運動稱之為“混亂”。人們因為耽於眼前方便,所以寧願“娛樂至死”。

其實我們每個人心裡都知道,當一個國家要求人民“莫談國事”時,結果會是什麼,但我們都懷有僥倖心理。我們甚至下意識的去厭惡那些對公共事務太認真的人,因為他們不斷的打擾我們的裝睡,把我們不想面對的腥臭提到我們鼻子前,所以他們是極端的,干擾了眼前緩慢升溫的穩定。

集權是原始的穩定,民主是躁動的前進。公民之所以為‘’公民‘’,那是因為人民對公共事務能夠有所參與,成為推動國家決策的一部分。當一個個體可以不關心公共事務,他就讓渡了自己的權益,公共事務也就會不在乎那個個體。很快他就會成為統治者手中輕賤的草民。

所以自古以來,集權者都不希望人民關心政治。在古代,皇權要你工作至死。在今天,有“良心”的集權者要你娛樂至死,也不能不說這是一種進步。

很多人以為中國傳統儒家思想裡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綱五常”等思想是在為皇權背書。殊不知孔子提出的這些禮教,只不過是針對當時社會的混亂提出的一套次序。

孔子雖然推崇《詩經》,但孔子讀《詩經》只是為了“可以言”,並不代表他認同裡面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王權思想。

原本的儒家思想講究“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荀子在《王霸篇》裡說得更明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很明顯講的是‘’民本‘’而非‘’君本‘’,只可惜生不逢時,沒有遇上適合的執行方案。儒家和君主,同床異夢了千千年。

當西方民主遇上原始儒家思想會發生什麼?你可以看看日本,可以看看南韓,可以看看臺灣。所以不要再自欺欺人,說中國人的骨子裡沒有民主,為你的奴性和惰性狡辯。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沒必要總在討論政治。但該談論政治的時候,就不要怕爭論,請先登出賢者模式。地下的沙洞裡沒有事實,真理只能越辯越明。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2 三月, 2021 英吋 社會時政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