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藏在佛學裡的古希臘哲學

23 一月

難得三連假,乘機把Richard Fumerton的《認識論》啃完,再來繼續談談我對佛學與西方哲學歷史淵源的一些觀點。

說說佛教在認識論方面出色的地方,順便討論為什麼歷史上從來都是中國去印度取經,為何沒有印度人來求取儒經、道經、法經?

又為何,近代幾乎所有對世界有重大影響的知識,包括我們中學裡讀到的物理、哲學、數學、邏輯學、幾何、政治學、化學、工程學、生物學、演化論,統統都是中國向外面取經,而不是外國的教科書來學習我們「博大精深」的知識。

還是那句老話,先提醒,特別崇拜古中國儒學和《道德經》,認為古代中國思想遠比那西方深邃高明的,本文慎入。

之前談到過,我認為佛教的哲學和「因明學」在歷史上大概率曾經深刻的被古希臘的哲學所影響和形塑。會這麼說,是因為世界上任何一種成體系的知識,都是一代代知識發展、疊加的結果。每一個成體系的知識,都有它逐步發展的脈絡和軌跡,斷然不會一夜之間空降出現。

2500多年前釋迦摩尼在世的時代,我們知道佛陀本身是拒絕討論「形而上問題」的。關於世界的本源、本體是粒子還是精神,是「有」,還是「無」,還是「空」?還有靈魂是不是永恆不滅之類的問題,釋迦摩尼是堅決的採取緘默的態度。

如果說我有特別敬佩釋迦摩尼這人的地方,他的「聖默然」便是。既誠實,也有智慧,知道以當時人類的語言發展和認識程度,這些問題沒有辦法做有效的討論。

這就不似後來許多明明不知道,卻又充滿妄念的各路祖師,對所謂「宇宙真理」總是張口就來,無所不知。而祖師與祖師之間,派系與派系之間所認識的「真理」又相互矛盾,個個自持真理。這顯然是墮入了「獨斷論」的死胡同。

「獨斷論」,用我比較常說的話來說,其實就是「自由心證」。祖師們個個都憑感覺,覺得自己的「悟」才是正確的,究竟的。然而一切僅在顱內證明,再問就是「不可說」、「沒慧根」、「世智辯聰」。

「獨斷論」的另一面,是極端的「懷疑論」,認為一切都不可知,懷疑現有的所有一切知識,陷入虛無主義。佛家的「頑空」算是此類中的一種。

「獨斷論」和「懷疑論」兩種都是極端的思想。和佛陀的中道思想宗旨大相徑庭。在佛陀時代,佛陀對於無法確切知道的外界現象,它持不討論態度。不討論,就是不肯定和否定,keep it open。

在原始佛教時代,佛陀口中的「一切」,其實不包括我們所說的外界宇宙,而主要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和其所對應的色、身、香、味、觸、法。也就是「十二處」。換言之,從哲學角度來說,釋迦摩尼更像是唯心論者。他認為所謂能體驗到的世界,就是由這些(十二處)構成的。

為什麼我說古希臘和古印度都有哲學系統,而中國沒有成體系的哲學系統?釋迦摩尼的「十二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佛教的思想涉及了「認識論」的範疇。他構建了一個清晰的系統來解釋「一切」是什麼,當然,還有也很精妙的十二因緣法,這裡就略過不倫了。

不過,哲學除了認識論,嚴格意義上的哲學還必須包括形而上、本體論、邏輯學、倫理學、和終極追溯精神等等其他哲學體系內重要的內涵。

現在我們看回時間線。

佛滅於大約公元前483年。而亞歷山大於公園326年進入北印度,粗略的算,亞歷山大的軍團出現在北印度,大約是佛滅後157年。當時整個埃及、西亞和北印度進入希臘化時期。注意,這時候佛教甚至都還沒有出現部派佛教和《俱捨論》這一類討論宇宙和精神本體的思想。

佛滅後250 – 300年,才開始出現部派佛教,《阿畢達摩》之類討論宇宙本源、精神本源的佛教哲學派系開始大量冒頭。至此,北印度早已經浸淫在希臘化的體系中上百年。

這時期佛教內部開始違背佛陀不立形象的囑咐,大量修建希臘化的佛像。這就是所謂的犍陀羅雕塑。

同樣的,在思想方面,佛教內部也開始違背佛陀不談「形而上」的教誨。開始批量的生產各種「本體論」的討論,去討論宇宙和精神的本質是「有」還是「無」,是由什麼構成的,靈魂是什麼。這就是我說的,部派佛教和它往後的佛教各派系,包括大乘佛教,其實都是希臘化影響下所催生的印度哲學流派。

前面說到的亞歷山大是誰?他可不只是戰士。他同時也是整個古希臘經歷了發展幾百年,各哲學流派的集大成者亞里斯多德的得意門生。

前面說了,亞歷山大從馬其頓出征時候的古希臘早已經有著發展了幾百年深厚的形而上、本體論、邏輯學、倫理學基礎。這些已經極其成熟的學說(亞里斯多德數百萬字的哲學著作後來在文藝復興時期,甚至直接催生出現代整個科學體系),這些都被帶到後來的希臘化地區,當然包括北印度。

當時整個北印度被古希臘哲學深刻的啟發和影響,不僅哲學,文學、藝術、音樂、科學、幾何、數學也受到影響。

在傳入的古希臘哲學裡,已有的「本體論」方面,裡面就有德摩克里特(Democritus of Abdera,約460-371 B.C.)的原子論。他認為宇宙的一切都可以分割到最小的原子,由原子構成,包括靈魂都是原子構成的。很唯物,幾乎和後來出現的「說一切有部」異曲同工。

還有阿納克薩格拉斯(Anaxagoras of Clazomenae,500-428 B.C.)的學說,認為形成一切萬物的最小粒子裡面皆有「知性」,內存宇宙次序,一切具足。這就很像後來出現的所謂佛性論。

還有古希臘最厲害的,可以改天換地的科學思維基礎「邏輯學」,也被佛教吸納,發展出因明學。

不過最後這裡我要説回一點給佛教,由於印度文明是東西方匯聚於此的形態,印度本身自古也有獨立的,深厚的精神傳統,還有《奧義書》和其他吠陀思想的根基。在形態上,印度哲學發展到後來有著不亞於古希臘哲學的思辯程度,甚至猶有過之。

尤其當基督教統一歐洲後,西方哲學進入了漫長以基督教為主導的時期,原來必須挑戰質疑一切,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哲學,這時候反而成了基督教用來詮釋神學的工具,哲學成了基督的女僕。什麼都不用再追問了,一切都是神的意旨和安排,那還有什麼好問的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哲學在西方死了一千年,直到文藝復興才再興起。

但這一段時間裡,哲學在印度和阿拉伯世界那可是蓬勃的發展期。

印度佛教後期所探討的有些問題,已經超出了古希臘人探討的內容,直接達到了近代哲學才探討的內容,尤其在「認識論」方面。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有不少近代西方哲學家對佛學給予很高的評價,比如叔本華的思想就深受佛學影響。

除此之外,印度文明還締造了數學、宗教、語法等等內容。所以印度文明有著自己的獨特性。

遇過不少人一聽說部派佛教和大乘的理論可能來自古希臘哲學,他們是完全接受不到的。他們的抗拒並不來自理性的歷史考據,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這部人已經先入為主的認為「不可能‘西方’古希臘哲學高於‘東方’古印度文明」,有時是民族主義的偏見障礙了他們思維的廣度,屬於井底思維。

事實上,早在公元前五世紀,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就知道地球是圓的了。是的,就是提出「畢氏定理」的那尾大神。

公元前三世紀,生活在亞歷山大城的古希臘人埃拉托斯尼(Eratosthenes)用一根棍子就測量出地球的周長為39690公里。今天我們知道地球的周長為40076公里,非常接近。

公元前600多年,古希臘的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就提出人類的祖先來自海中,物種是會演化的理論。我們都知道進化論在今天,已經是整個生物學界的基石理論。

古希臘人討論自然,不是坐在房間裡寫《道德經》打嘴炮。而是真的走進自然裡去觀察、紀錄、實驗、思考、計算、不斷自我糾錯認知,與今天的科學探索精神一脈相承,講觀察、講證據、講邏輯,而非只是玄之又玄的「嘴砲自然」。

這裡我順道再談一點。我們今天的人說話喜歡談理性。其實什麼叫做理性?

理性有個大前提,就是我們相信這個宇宙自然的規律和運行方式,是「可以」被我們的邏輯理性所認識、所揭示。

是「可以」被認識的,而非「玄」、「不可說」。只不過這種理性的認識很困難,需要用邏輯和觀察證據去層層。

所以今天發源自古希臘的西方文明真的可以上窮碧落下黃泉。飛出火星,觀察百萬光年之外的宇宙,又或進入生物的基因,甚至探索量子世界。

自然的奧秘,就在於它賦予了人類邏輯能力,賦予人類認識它無窮奧秘的可能性。這才叫天人合一,天人感應。人和自然是有一體性,一致性,是同質相同的。

如果整天跟你說「玄之又玄」,只有我大師能夠感應,你們凡夫俗子不能。那恰恰是將人類於自然隔離的反自然思維。只因他們掌握不到正確的方法,那就只好忽悠了。

好了,那古時候被重重雪山、大漠、海洋隔絕在遠東的中華文明呢?

憑什麼?中國也有諸子百家,還有我們深以為「博大精深」的《道德經》,和其他類似四書五經等等偉大的學問,憑什麼幾千年來總是我們去西方取經,後來又全盤向西方學習。怎麼他們都不來學習我們的知識。

歷史上好像除了那些起步比我們落後的周邊國家,如日本、朝鮮、越南等國才會來我們這裡學習,待到十六世地理大發現時期當他們一碰見西方文明,馬上扭頭就跟人走了。

而歷史上往西那些歷史比我們悠久的古巴比倫、兩河流域文明、埃及北非文明、愛琴海希臘文明、印度恆河文明怎麼都不來好好學習中國文明呢?

其實答案就在問題裡。華夏文明由於地理上被隔絕於其他更早發跡的各大古老文明,彼此難以交流。再加上中華大地上集權政治的早熟,人民的思想早早被皇權、宗族輩份、層層階級所箝制,再加上漢字的朦朧性更適合寫詩,無法發展出邏輯學。

邏輯無法在中國發展起來的還有一個原因,估計是因為2500年前軸心時代的中國諸子百家,說事情都很喜歡用比喻、類比、暗示的方式。這種方式很容易讓聽眾理解,但它卻不需要邏輯。比喻和類比更多的是用來講故事,講人與人、人與社會的「人事」。

其實再說直白一點,中國古代的很多所謂「知識」,都是一些人際知識,怎樣圓滑世故,怎樣整人,怎樣講究身分階級的禮法,而對客觀事實和邏輯一點都不尊重。用魯迅的話來說,就是「吃人」的禮教文明。

之前說過了,無論道德經、論語、法家思想,你如果去細看其中的內容,它們本質上都是為了「賣與帝王家」,是站在為君主統治社會出謀劃策,討論如何馴化社會和臣民,保君權長治久安。鈍化、純化、愚化人民的精神思想才是它們的真實訴求。旨在告訴你有些真理很玄,只有上層階級的大人們能懂。

另外由於中華文明很重視實用性,這就缺乏了「超驗性」。這也是為何我們自古只有科技,卻沒有科學的原因。因為我們太過於功利,不重視那些不能馬上創造利益的思辨和探索。因此我們的思想和哲學水平從來,自古以來都是先天不足,遠落後於印度和西方的。

在精神文明層面,印度一直都是中國的老師,幾千年來源源不絕的為中國輸入更先進的思想。佛學在東漢時期傳入中國,之所以能夠迅速的爆火,正是因為佛學裡面的「超驗性」內涵恰恰是中華大地上最缺乏的養分。在佛學傳入後,迅速就被道教和儒家所吸收,改造了整個中國的傳統思想內涵。

實際上,我認為佛教哲學對中國古代哲學發展的影響,那要遠遠超過本土的道教。其實,我們今天認識的道教整個就是在與西來的佛教對抗的過程中,不斷吸收印度佛教和婆羅門教哲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次生宗教」。

除了《道德經》和《易經》之類的文學作品,道教中的大量道藏書籍,實際上就是抄襲佛家思想內容的再創造,也有人直接稱偽經。但這沒問題,只要內容是好的,是更先進的乾貨,這就是對本土華夏文明哲學體系先天不足的一種提升,也是對從古至今中國靈性修煉者的裨益。

學習他者的優點並不羞人。

實際上,道教中許多最核心的概念,都是從印度的佛教處學來的。什麼「覺者」、「煩惱」、「彼岸」、「涅槃」、「姻緣」、「緣分」、「覺醒」、「懺悔」、「慈悲」、「頓悟」統統都是佛家概念被直接,或間接換個名詞吸納進入中國人的思想體系。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即便是在對佛學的吸收方面,古代中國也是「選擇性」的吸收。我們骨子裡就是崇尚權威,崇尚集體,不敢質疑傳統,更不喜歡邏輯,老祖宗說的話就是最對的。

老祖宗開口直接就是噴出他人生大道理的各種結論,你跪信就好。不用理會這些結論的「邏輯論證過程」是什麼,合不合理,屬不屬實,那不重要。最重要知道祖宗牛逼。

唐朝玄奘法師不遠千里迢迢往天竺那爛陀大學取回瑜伽學派的論,回來後創立的「法相宗」,那絕對是漢地佛教中最重視因明學和邏輯思辨的一脈。這樣歷經千辛所帶回來的知識,還有玄奘大師的親自背書,法相宗在中國也僅短短幾十年就式微了。

因為中華文化適應不了「較真」的邏輯。

這便是我那天在文章裡提到的,《道德經》雖然放在中國的思想史裡面來看,絕對是一座高峰,我也很欣賞裡面的很多思想。但裡面同樣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斷言命題」。

也就是直接說出一個道理,一個結論,完全沒有邏輯的論證過程,其中很多的道理反過來說也可以是對的。還有許多內容完全經不起退敲(未來有機會再寫)。但不重要,重要的,它是老祖宗的智慧。所以它就是對的。不認同?提出反證?那只代表你境界不夠。

穩扎穩打、實實在在、一板一眼,講究客觀事實的邏輯在我們眼中簡直low 爆了,中國不喜歡跟你講邏輯,我就要跟你說教、說境界、說格局、說機鋒、說立場、說輩份、說意境、說朦朧美,自己去意會領導的意思。

而邏輯是要在討論一個問題之前,先說定義清楚概念,搞清楚定義的範疇邊界,思維還要符合巴門尼德的思想三律;同一律、無矛盾律、排中律。

沒有邏輯的表現是,定義不清,討論一個問題的時候就是不能就基本的概念先定義清楚。總要虛虛實實,跟你講境界,水攪得越渾越好。長輩不會被清晰的定義和自我矛盾打臉,場面和諧,長幼有序,皆大歡喜。

因此不難想見,脫胎於中國的禪宗就特別適合華人的思維模式,講東講西,虛虛實實,偶爾棒喝,瘋瘋癲癲,這樣境界才高嘛。話就是不可以講清楚。這叫不立文字。

關鍵不是公案的內容合不合理,關鍵是誰講的。如果是祖師講的,絕對就是真理,不認同是因為你境界低、格局小、沒慧根,祖師即便一棒子打死你也是你的福氣。

不過話說回來,我還是很喜歡讀禪宗公案的,尤其是看古代禪宗大師和大師之間的商業尬吹,人生一大樂。

在這種精神文明的水平下,連邏輯思維都用不上,遑論去探討形而上、本體論、認識論。。

所構建出來的知識,那個還是算了,後面的話我就不說了。

我就問,古印度和西方,為什麼要來中國取這樣的經。

最後說,儒家。儒家也是在講人際關係,缺乏對自然的認識和超驗性。儒家自古以來總傳不出去長城以北的遊牧地區。因為整個儒家理論的根基,只能建立在定居的農業文明所形成的家庭和宗族系統之上。

草原民族居無定所,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根本用不上。

學界有一種說法,是如果一個西方人流落到荒島之上,他還能向上帝祈禱。因為他們與自然的關係,是個體對超驗的神的直接關係。

如果是一個學儒的流落荒島,他畢生所學的一切都將全部變成垃圾。因為你沒有了施用的對象,他人。

也就是說,中國發展出來的很多道理和知識,它根本就不具有普適性。

唉,今天還是說多了。

原文討論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0160352055346225&set=a.10150326424476225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3 一月, 2024 英吋 修煉者手稿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