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爱是自己的选择

25 四月

以前读过这样的一篇小故事,说有个家境富裕的中国女留学生在美国毕业后,决定放弃回国继承家业的机会,选择和自己交往了两年多的美国男友结婚,两人在美国找工作,组织自己的家庭。一开始都还算幸福美满,但过了几年,男方因为事业不顺遂,经济上出了问题,女方向家里接济几次后开始抱怨,两人也为此时而发生争执。有一次她终于忍不住对男方说:“如果不是为了和你在一起,我就不会牺牲这么多了你知道吗!”但西方人对关系的看法显然有所不同,他回答道:“你决定跟我在一起难道不是你自己的选择?怎么会是为了我牺牲呢?”

关于爱,总有说不清的是是非非,道不尽的辛酸苦辣。爱情,亲情,友情,族情,乃至对众生和地球的爱。关于爱,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同,有人说爱是付出,爱是给与,爱是共享,爱是执著, 爱是原谅,爱是永恒,爱是。。。。

其实,无论如何看待爱,走下去,总有两种结局 — 喜与悲。虽如此,有爱过的人总好过没爱的人。在爱中,有人爱得勉强,爱得龌龊,爱得众叛亲离。也有人爱得潇洒,爱得释怀,爱回一个圆满的人生。如果人是为爱而生,那对于爱的看法决定了生命的质量。我喜欢观察悲惨的人,他们的处事作风总能给我们许多的警惕。对“爱”的认知扭曲的人最可怜,他们如喝着盐水的沙漠旅客,欲爱而不得,还常落得孤家寡人。

我最常听到的埋怨句是 :“我为他付出了这么多,他却让我这么失望,为什么? ”如果我们的爱带着期待,这叫“贫瘠的爱”,因为我们给出不是“现金”而是“债卷”,我们期待自己的喜悦和满足能从对方的回应中得到,所以寄予希望,把所剩无几的心力和希望投资下去,然后勒着对方,想把他变成自己妄念戏码中的傀儡。在伴侣关系中,也常见双方也另一半抱着期许,想象着对方将如何满足自己的美满人生,当美梦破灭时,所谓的爱就会转变成恨。

印度已逝心灵家奥修说,这叫两个乞丐在互相乞讨,其实大家口袋里什么都没有。一个自己没有喜悦的人如何给予他人喜悦?一个自己的不快乐的人又如何能把快乐带给周围的人?他能给出的最多是“要求”和“期盼”吧,更遑论对人付出爱了。 因此我们先要学习如何爱自己,学习怎样让自己喜悦,当自己的喜悦已经溢出时,就能够分享,而这种分享是不需要归还的。

我认识一位讲师,数年前他的妻子不幸得了癌症,于是他放弃大半的工作,整日守在妻子身边照顾她。煮食接送,嘘寒问暖,照顾得无微不至。当她妻子的病情好转时,有天就对他说,谢谢他这么爱自己,为她付出了这么多。但那位心灵讲师 对他妻子说,不用谢,他这么做是因为他爱自己。不是吗? 如果妻子逝世了痛苦的人是他自己,如果他在最后一刻没有做好一个丈夫该做的事情,未来愧疚的也会是自己。所以为了爱自己,他做了这一切。

问过很多母亲,如果孩子遇到危难,自己会不会舍身相救?答案几乎是肯定的,而当我问到为什么要去救时,母亲们都说,因为她们爱自己的孩子。其实想想看,当事情发生时只有两个选择,一是不救,二是牺牲去救。不救,逝子之痛和愧疚感将缠绕自己一生,痛苦不堪。若救了,虽然牺牲,却不存在那个痛苦了。所以在两项选择里她选了自己最不痛苦的选择。这,就是爱自己。其实,我们对身边每个人的爱都出自自己的需要。当我们能承认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时,我们就不会要求回报,也没有借口埋怨 ,因为这是我们的选择, 明白了这点,生命中的一切就变得很简单,也可以活得全然。而当我们误把爱当成付出时,我们心理上很难免会有回报的渴望,因为“付出”暗示着“回报”。承认自己是自爱的,是在学习爱的功课当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检视一下自己的“ 爱心理”吧!

勇敢的承认,因为给予所以自己会快乐而给予,因为爱他人能得到爱而爱,这不是施恩望报,而是一种坦白和实在。其实我们的心灵本质上是”连线”的, 当你伤害他人时,你承受的是罪恶,当你帮助他人时,你得到的是喜悦,由此可见人性的善面本质。爱是自然流露的本性,是群体存荣共享的一种状态,别把爱贬值成可以投资的筹码,否则错过的必然是自己。当自己的爱能够不断温暖周遭生命的身心时,真正的喜悦才会形成。

有人说耶稣的爱伟大,有人说菩萨的爱伟大,我说他们其实都是更懂得爱自己的人,所以我从来不过度歌颂他们的付出和伟大,我只欣赏他们对爱的认知。耶稣说付出的人有福了,还说应该像爱自己一般去爱别人。孔子说己欲利而利人,所谓推己达人,此皆古之善教也。

-威霆. 奥克兰. 秋雨-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5 四月, 2011 英吋 修煉者手稿

 

標籤: , , ,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