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請先問是不是,再來問為什麼

08 三月

在昨天的討論中,我帶出了一個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裡常用到的一個重要邏輯方法,即「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這種方法首先要求我們確定一個陳述或者假設是否為真,這是基礎且重要的一步。

只有當我們確認了某件事實際上是發生或者是真實的時候,我們才能進一步探討它發生的原因或者它背後的動機。

比如有人指著一款白色的小米手機問:「咦!這款黑色的手機為何會成為市場上最搶手的手機呢?」

這時候我們不應該急著立刻陷入各種商業營銷分析、設計美感分析、用戶體驗分析去討論它為什麼搶手?而是應該首先搞清楚它「是不是」白色,並搞清楚它「是否真」的是最搶手的手機款式。

否則如果連最基本的事實判斷都是錯的,那在此錯誤基礎(偽問題)之上的所有討論都是無意義和無效的。

再比如,在討論玄學問題的時候,假如有人提出一個命題說:「‘入門見梯’的居家格局會導致家裡有人總是開刀!」

這時候我們首先應該做的,是先確認這個命題是否屬實?是否所有居家有「入門見梯」格局的家庭都有較高的「開刀率」?

即便是採取一種最粗糙的實驗設計,我們至少也該去收集50個居住在「入門見梯」的住戶數據,看看人家入住後5年內的開刀率為多少?

有多少家是真的有開刀動手術的要記錄下來,那些沒有開刀的也得紀錄。如果50家裡面有5家真的有人開刀了,你認為那是10%的機率嗎?當然不是。

為確保這個統計試驗是有意義的,我們還需要試驗的「對照組」。要再找另外50家是沒有「入門見梯」格局的家庭,也是比照看看入戶5年內有多少開刀的比率。看看是不是和「入門見梯」組有所差別。

如果兩組的數據差不多,那基本就證明10%的開導率與是不是「入門見梯」根本無關。

這才叫「講數據」和「講統計」。

如果只對案例數據進行cherry picking,只選取有利於自己預設結論的來談,那可不叫什麼「講數據」。那叫先射箭,再畫靶。是一種自欺。

那麼如果統計結果證明了「入門見梯」真的會導致偏高的「開刀率」,已經有了基本事實依據。這時我們才來用各種天花亂醉的押韻和華麗的玄學詞藻去解釋這個現象也不遲。

這就是「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問題出現觀點混亂的成因,正是因為在很多情況下一個事實尚且都還沒有被確立,人們就已經在一個「偽問題」上發展出了整座龐雜的理論大廈,提出各種解釋和依據。

以至於各種建立在偽問題之上,讓人眼花撩亂的「解釋」和「依據」,被誤認為是證明那個最初命題為真的證據。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這種邏輯方法有幾個好處:

一,提高分析的準確性,通過首先確認「是不是」,我們可以避免在錯誤的前提下浪費時間去探討「為什麼」,從而提高我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準確性。

二,培養批判性思考,這個過程迫使我們不接受任何未經證實的假設,鼓勵我們挑戰和質疑信息的真實性,從而培養批判性思考能力。

三,促進邏輯推理,「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的過程符合邏輯推理的基本結構,幫助我們按照一個合理的、有序的方式來探討問題。

當然這種方法也有其局限性,等下次有機會遇到類似情景,我會再做深入的分析。

原文討論鏈接: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0160451671191225&set=a.10150326424476225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8 三月, 2024 英吋 修煉者手稿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