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砂拉越內陸高原咖啡行腳紀錄

22 三月

記述一下我對砂拉越內陸咖啡的一些看法,文中說得倘有不妥的請大家不吝給予補充和糾正。

此趟婆羅洲內陸高原之行的緣起主要是應了Alasdair Clayre先生的第三次邀約,希望我們能來幫助這裡的咖啡農。

Alasdair 是Long Banga原住民課題的人類學博士研究生,他也是出生在Long Banga 的白人,後曾赴英國劍橋大學深造,畢業後回到了Long Banga 定居,繼續他的研究。

這裡村民見面都稱他為「自家人」。他說父母為當初入山宣教的傳教士。

事實上,我對砂勞越內陸高原一帶咖啡問題的關注由來已久。除了和Lawas高原阿拉比卡農莊之間的合作,我們也曾收到過不少來自高原一帶其他村民帶來的咖啡樣本。

這次答應上路,也是順水推舟而已。

由於交通上的困難,來一趟實屬不易,因此我在上山前私下總結了以往的問題,預先分析了當地咖啡品質的問題,並準備了好幾套解決方案。

如何讓當地咖啡農了解自己所種植的咖啡?如何解決當地咖啡中最常見的霉味問題?

如何確保咖啡農的收益足以形成他們持續耕種的動力?

如何解決Long Banga 通往古晉 22小時車程轉運的貨運問題?

針對上述這些問題,都有幾個待用方案,旨在這一趟無論如何都要首先解決這幾個關鍵問題,避免白走一趟。

以我對內陸咖啡農們的了解,我認為首先要有以好價錢成交的幾個成功案例示範,才能刺激其他咖啡農的積極性。

當然,農民端還有自己更具體的問題要解決,我想起Sabarica 的Jackz曾說如果有要到砂勞越高原地區務必約他同往。於是我就約了。

我知道有能力生產馬來西亞最優質阿拉比卡咖啡的他,肯定有很好的實戰經驗能為當地的農民所借鑑。

我們先從美里市飛Bario 高原住了一夜,再經 Pa Dali,Pa Dallih,駛在雨後坑坑窪窪,甚至不怎麼能算是「路」的蜿蜒泥徑上一路巔坡著越嶺翻山,抵達Long Banga時已經接近旁晚。

這一趟四天的旅行,我們總共走訪了8座咖啡園。

除了Bario 高原上的那座咖啡苗圃種有阿拉比卡(Arabica)之外,海拔一路向下的7座咖啡園中所種植的基本都是賴比瑞卡(liberica)和其變種,一些園中會參雜零星的幾顆坎特佛拉(Canephora),或稱羅布斯塔(Robusta)。

讓人比較意外的是,在Long Banga一帶的咖啡農貌似絕大部分都不知道自己種植的是什麼品種的咖啡。許多咖啡農見到我們都說自己園中種植的咖啡特別大粒,是很好的「阿拉比卡。」

事實上,在Long Banga的五座咖啡園中我們連一顆阿拉比卡樹都沒見著,有的都是賴比瑞卡。農民無法分辨自己種植的咖啡是什麼品種,偶爾還會混摘坎特佛拉(Canephora/ Rubusta)

但這裡的賴比瑞卡咖啡果型態異常多樣,除了常見的大顆粒紅色賴比瑞卡,還有形狀略扁、尖身橄欖型、長型、小顆粒密集(根據Jackz的說法有可能是賴比瑞卡和坎特佛拉的混種 )。顏色上有紅色、粉紅色、黃色、橙色、紫色等等。

紫色賴比瑞卡,還分大顆粒、小顆粒兩種,加上黃色尖身橄欖型的賴比瑞卡,這三種我們倒是從未見過。

於是我們建議農民試著將它們分開採收處理,比較去除果肉果膠後的失重率,看看是否和傳統的賴比瑞卡大約7%的種子產出率有差。(種子就是咖啡豆)

比起阿拉比卡25%的產出率,賴比瑞卡只有7%的種子產出率是這個品種自被發現以來就揮之不去的夢魘。

我曾在一些關於賴比瑞卡的研究報告中讀到,有些不同品系的賴比瑞卡據說產出率可以高達11%上下。疑似賴比瑞卡變種的Excelsa據說就有類似屬性,因此這個分類實驗工作是必須的。

另外,Jackz 還建議咖啡農們將這些園內的「異類」分區種植。這樣除了方便農民統一採摘和處理,未來也可以在產品描述上做更細緻的分類,以提升售價。

想像一下,「砂州高原深紫賴比瑞卡」會不會比籠統的「賴比瑞卡豆」更吸引人?

說到Jackz 這一趟所給的建議,只能說Long Banga 一帶的咖啡農是有福的。

我原打算這一趟只和咖啡農們分享:

一,基本的強化根系植苗法

二,主要的修枝手法

三,種植排列的優化

四,乾燥處理

五,瑕疵豆分類

六,年度產出收支預算分析

想說主要是先保障產出合格豆,讓採購線得以成形。

待到實際踏入咖啡園裡才發現,作為本身也是咖啡農的Jackz和當地咖啡農一對上話,那簡直就是相見恨晚,分享是滔滔不絕,看得出他對種植是真的有無比熱誠。加之Jackz 更能說他們的語言,而且非常願意無私的分享他寶貴的經驗,有問必答,不少當地咖啡農直呼「賺到了!」

在我和Long Banga咖啡農們的咖啡知識分享會上,也是所幸有Jackz在幫忙做翻譯和大量補充,才能讓整個知識的傳遞變得更順暢。他也分享了許多很值得咖啡農參考的種植建議。萬分感謝。

其實在我們抵達各個咖啡莊園拜訪時,遇到的咖啡農大都表現得都有點無助。許多咖啡園基本是處在半荒廢的狀態,咖啡樹沒有怎麼打理,樹上的咖啡果沒被採摘。

也有一些莊園的咖啡樹是處在生長不良的狀態下,需要做狠狠的「短劇修剪」讓咖啡樹重生才能改善。

但也有幾座不錯的莊園,距離村鎮較近,咖啡樹上大都結了累累的碩果

據說,這裡周邊原本有不下15座種植超過1200顆咖啡的咖啡莊園,後來大部分都因為沒有買家,加上管理不善,許多莊園都只剩下600 至800課左右。還擁有一千課咖啡樹以上的,說是不超過四人。

Long Banga 賴比瑞卡咖啡的種植有在平原,也有在坡地的。

山地種植的莊園,表現出和我們之前在馬來西亞其他地方見到的咖啡種植一樣的問題,那就是咖啡的種植排列法都是以類似胡椒種植一樣,從上往下「縱向的排列。」

這種排列的問題就在於,每當降雨,水分很容易的就會從上往下直接的流走,連帶的還會將肥力直接沖刷到下方的低地去。這對土壤的鎖濕無益,也是對肥料運用效能的浪費。屬於雙輸。

更合理的做法,應該是從上坡往下,以類似梯田方式橫向排列。上排和下排的咖啡要交錯。這樣水紋從上往下,便會呈現S字型,蜿蜒的流下,除了更好的保水,還能讓上排咖啡的肥料一層一層往下傳遞,減少肥料的浪費。

另外一個明顯的問題就是,村子裡的道路並不完善,到處是泥濘和水路,其中一天我們是從早到晚步行一整天也才走了4座莊園。

在這種情況下,假如咖啡農在莊園裡沒有自己的去果膠機,能將咖啡預先處理成帶殼豆,他們是很難背得動沈重的賴比瑞卡咖啡果往返村里和莊園,進行即時處理的。

這或許就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在這一路上拿到的樣本基本都是一股撲面的霉味。

90%我們看到的咖啡豆,都有發霉和發白的現象,也有過度發酵導致的雜苦味。

加之賴比瑞卡是糖分頗高的咖啡,採摘下來後如果沒有馬上進行處理,很容易就會導致質變。

「處理不及時」和「晾曬不足」,就成了首要要解決的弊端。

去果膠機和去殼機如何取得,我心裡有數。基於我們與農業部之前簽署的備忘錄,我只需向DOA或FAMA投交村民的聯名請願書即可。

事實證明,僅僅兩日後我們便在砂勞越FAMA主任的辦公室裡獲得他的親口答覆,FAMA會送數台去果膠機及去殼機到Long Banga。

至於濕度問題,我原本是打算弄一架共用的濕度儀、幾幅可移動晾曬架、和風乾設備讓村民共用。Jackz 毛遂自薦,提出了另一個建議;建議我資助簡易的溫室屋子給咖啡農。我覺得甚為可取,如果再加通風系統更好。

在Long Banga 的最後一夜村長為我們舉辦的歡送晚會上,我和Long banga的咖啡農們分享了我們這一次的調適策略。

一,透過正確處理、曬乾、手篩、防濕包裝的步驟,提升品質。

二,Earthlings將贊助已經量產的幾位咖啡農溫室屋、晾曬架、和基本的排氣系統。

三,我們提出兩個咖啡農容易理解的採收級別; 無可見瑕疵豆,為C級。無可見瑕疵豆同時無霉味,為B級。

我們保證以特定底價向咖啡農購入C級和B級的賴比瑞卡咖啡。這樣咖啡農便無後顧之憂,不需擔心未來咖啡種出來後沒人買。只要做到C 級以上品質,我們就會收納。

同時我們也會採購咖啡果殼Cascara,和咖啡花茶。增加咖啡農收入的渠道。

四,考慮以Alasdair 作為Earthlings的直接貿易品控和調節人員,代為處理收購及貨運問題。(Alasdair 尚未明確同意,他似乎更關心當地咖啡農真正的福祉)

五,我們與Long Banga 咖啡農之間無任何硬性綁定關係,任何人皆可自由的用更好的價錢向當地咖啡農採購之後產出的咖啡。假如恰好是我們喜歡那一支咖啡,則進入自由市場價格競爭的原則。

是的,我是哈耶克自由市場經濟學的堅定信徒。

我認為砂拉越咖啡種植的問題非常複雜,只有透過以上一整套組合拳,才能一鼓作氣推動Long Banga當地最終實現好咖啡的產出。

這點也和我們與Lawas 高原阿拉比卡咖啡種植園簽署的備忘錄原則一致。

我們答應全力支持Lawas當地產出好的阿拉比卡咖啡,答應如果他們能產出同品質特定以上的產量,則反而以更高價格購入。同時開放任何人皆可與之議價,我們之間沒有任何鎖定關係。

我相信這種關係將會是真正互利的模式。

希望在幾個月後,Long Banga 就已經能產出品質及格的優質Liberica。

有了及格線的咖啡,下一趟我們便能進行更進階的品控知識分享。

在我看來,砂拉越的咖啡種植之路其實不會好走,咖啡農缺乏相關知識、陸路交通不便、土質肥力不足、缺乏高海拔的耕地,再加上全球暖化的挑戰。

要去拼數量的低端價位市場?在國際咖啡市場上,我們的性價比絕對不是巴西、越南、印尼、印度等國的對手。

要拼品質?海拔不足擺在眼前。

如果沒有另闢蹊徑,發展出一套獨立的from crop to cup 完整經濟產業鏈的有效策略,做起來恐怕是事倍功半。

從長遠和可持續性來看,在砂勞越我看好的是精製Liberica 和 Canephora 及混種Arabica。

原文討論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0159838303746225&set=a.10150326424476225

砂勞越內陸咖啡行腳紀錄之一:https://www.facebook.com/563851224/posts/pfbid0vH7Rtt66R6E5dwui6iSp2tyR9KLhzDc9wHUhdeGUB4uzk12kgDCYDqEGTkyPtYQ5l/?mibextid=unz460

砂勞越內陸咖啡行腳紀錄之二:https://www.facebook.com/563851224/posts/pfbid0eGVsLqDYL9CNaRUqkYx2Q7DEYC2zyX8urq6nPQkTNzKvcenbectp8mJyt9y6XVL9l/?mibextid=unz460

砂勞越內陸咖啡行腳紀錄之三:https://www.facebook.com/563851224/posts/pfbid02o3dm5DFb7mUDboo8D45ryj4AJsas7iqVc9bHrHo6xMEum7JpkT9JLR3ux2FK1nHCl/?mibextid=unz460

砂勞越內陸咖啡行腳紀錄之四:https://www.facebook.com/563851224/posts/pfbid02m6pYdrcQ7arJdX6RSB1P4YSjtkLggjzQSx8hF3ACrXigr95W423EJkWMugrBsCugl/?mibextid=unz460

砂勞越內陸咖啡行腳紀錄之五:https://www.facebook.com/563851224/posts/pfbid036kknMJXxS6aGMV5aVmEsokFEbHKChbWMwCUqizhRG8QjzPxmLDrCykk7tKKgaRpfl/?mibextid=unz460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2 三月, 2023 英吋 咖啡學文章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