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從伊斯坦布爾到現代世界

13 十二月

愛過「大航海時代」系列和Anno 1404遊戲的那一輩,肯定很熟悉伊斯坦丁堡這個航海時代東西方交界處最繁榮的第一大貿易大港。

這地方原本只是古希臘時期一個被叫做拜占庭的希臘小漁村,因其所處的特殊地理樞紐位置,在羅馬帝國時期成了帝國設立在東方,面朝小亞細亞拱衛歐洲的第二首都,被改了名字成為君士坦丁堡。

476年西羅馬被北方蠻族所滅,君士坦丁堡繼承了羅馬帝國的道統,也稱第二羅馬。歷經12個王朝,93位天子鎮守國門,東羅馬帝國守了足足一千多年,終於被來自小亞細亞的奧斯曼土耳其攻陷,後再改名為今天的伊斯坦布爾。

羅馬的名號和雙頭鷹標誌,則被北方的俄羅斯「盜去」,俄羅斯公國自那開始稱莫斯科為第三羅馬,雖然由始至終也沒有多少人承認過,歷史上自稱第三羅馬的可大有人在。

1453年當巨型的烏爾班大砲轟開君士坦丁這座東羅馬帝都用了上千年的時間築起的厚厚城牆時,在天上見證這一切的只有整日在博斯普魯斯海峽上空翱翔的海鷗和海燕。

那一刻的上帝應該湊巧在上廁所吧,否則這情何以堪呢?基督教的上帝,不也是伊斯蘭的上帝? 這一戰祂的子民贏了,這一戰祂的子民輸了。

就像今天你站在晨曦下金光閃閃的伊斯坦布爾街頭,這裡是亞洲,這裡是歐洲。

也許上帝早已見怪不怪,早兩百多年前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更是暗黑得令人髮指。那可是天主基督徒對東正教基督徒所進行的屠城和劫掠。

在那整整一千多年漫長的中世紀時間裡,有光明、有黑暗,也有信仰。君士坦丁堡正是隔開兩個世界的那座天使之城。

城的西邊是基督教世界,城的東邊是曾經的波斯、蒙古和後來的伊斯蘭世界。

1453年的那一聲轟然炮響,不僅炸毀了拜占庭帝國,還炸松了整個中世紀歐洲諸國的信念。奧斯曼的劍鋒直指維也納,以至於那些多年消沈在黑暗中的教士和領主們終於有了唇亡齒寒的感覺。

就像兩千年前波斯皇帝薛西斯一世意圖征服希臘那樣。這次年僅21歲的年輕奧斯曼帝國皇帝莫哈末德帶領二十萬東方大軍,圍困只有五千人守軍的君士坦丁堡,那年君士坦丁十一世已經48歲。

城破之日,傳聞有人見到君士坦丁十一世單槍匹馬的衝入敵陣,隨後被敵軍蜂擁而上的戰馬踩成肉泥。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不僅暴露了歐洲的門戶,還截斷了東西方各種昂貴香料等貨物的貿易線,這對西歐諸國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在後來幾代明君的苦心營運下,很快的到了蘇萊曼大帝時期奧斯曼帝國就已經成了橫跨歐亞非的龐然大物。

彼時的西歐諸國在奧斯曼帝國這頭東方雄獅眈眈虎視的壓力下,不得已鬆了鬆手稍微放下《聖經》,反而開始從阿拉伯人處請回了原本就屬於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和柏拉圖,請回了哲學、理性、邏輯和演繹,這才開啟了文藝復興和後來的科學革命。

同樣也是為了另闢通往東方航貿的蹊徑,歐洲各國自那也相序掀開了大海航時代的序幕,西班牙人在君士坦丁堡殞落後幾十年就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開始了全球化的進程。

這才催生了我們眼前的現代世界。

說來也有趣,轟開君士坦丁堡的烏爾班大炮火藥技術,原本就來自七世紀中國道家煉丹術士的一次實驗失敗。

中國火砲響徹雲霄的轟鳴聲自發明之日,就不斷向西迴盪,終於炸開了歐洲的門戶君士坦丁堡。火藥技術隨後在阿拉伯和西方科技的加持下變得更加兇猛,最終又從海上盪回中國,炸開了中國深鎖的國門。

道士原是妄想在煉丹爐中煉出讓人永生的丹藥,卻不料引爆了一場世界性的革命,舊世界在火藥的轟鳴聲中灰飛煙滅,天地從此煥然一新。

原文討論鏈接: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0159526781151225&set=a.10150326424476225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3 十二月, 2022 英吋 遊記散文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