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美劇《夢魔》中的化約論(上)

19 九月

趁著這幾天感冒在家休息,我將《夢魔》The Sandman 一口氣看了五集。整部續集都帶著濃濃的哲學辯證色彩,精彩度幾乎有與另一部奈飛續集《午夜彌撒 》Midnightmass並駕齊驅的感覺。

尤其是第五集的內容,直情是一場當代人精神面貌的思想實驗,我覺得可以單獨拿出來拍成一部電影了。

先做一個劇透警告。

第五集全集50分鐘的故事由始至終都發生在一個經典的美式Diner 餐廳裡。在餐廳裡展開的一系列匪夷所思卻又現實至極的人性悲劇,事實上是探討了一個在哲學上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最真實的人應該怎樣活?」

竊取了夢魔紅寶石的約翰透因為自己過去的遭遇形成了嚴重憤世嫉俗的偏執人格,看不慣人間虛假的寒暄問暖。他試圖過寶石的法力讓Diner裡每一個人只能對所有人說出真心話,以此展示出人性虛偽和自私的真面目。

約翰認為,這才叫真誠和真實的人性本質。

結果可想而知,現場眾人對彼此絲毫不給臉的「互表衷腸」後,結果是各個露出真面目,相互叛離,甚至大打出手。

不過約翰覺得這還不夠。他認為這些虛情假意的人性應該更惡。於是他又忍不住主動介入實驗,運用了紅寶石的力量,逼迫現場的每一個人自殺,一了百了,以貼合自己的人生觀。

這時候夢魔墨菲斯趕到。約翰說「你看,這就是人性的真實」

夢魔卻不同意約翰的觀察,再度復現現場的另一個結局,對夢魔說「不,這才是人性的真實。為夢想為希望而活」。

什麼是真實?人性的本質是什麼?人的本質是什麼?這又牽涉到幾個哲學中很重要的命題。

這裡導演用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手法,在總結消極的一方的約翰對人性本惡的認知時,透過鏡頭快速閃過出現的命運女神之嘴,對約翰丟下一句「從塵土到塵土」。

是的,這裡影射的就是所謂的「還原論」,或稱「化約論」思維。

什麼意思呢?我之前其實也解釋過,所謂「還原論」,根據維基解釋「是一種哲學思想,認為複雜的系統、事務、現象可以通過將其化解、拆解各部分的方法來加以理解和描述」

也就是說為了了解一塊手錶的本質是什麼,我採用的方式是,將整塊手錶進行分解,最後總結出「手錶無非是很多螺絲、齒輪、石英、表針、錶盤、表針、表蓋所組成的東西。」

放到人身上,可以還原到人的生物性、可以還原到人的生理基本部件、甚至還原到人體內的各種化學反應來解釋人的一切行為。

最極致的,甚至可以把人還原到原子,最終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人嘛,不就是各種原子構成的一團東西而已」

所以推導到最後,「從塵土到塵土」。

不過等等。原子是人的真實嗎?心、肝、脾、肺、腎、眼睛、鼻子、嘴巴等器官,全部加總在一起就是一個人嗎?

表針是手錶嗎?錶盤和螺絲、齒輪是手錶嗎?

當然不是。其實這些都不是我們真實體驗到的手錶和人的本質。

同理,把極其複雜的人類行為簡化到最後的結果,必然是得到一個消極的答案,就如同約翰在第五集一開始對那位想要寫作的餐廳服務員說的

「妳那些所謂美滿結局的故事,只是因為妳知道在哪裡停筆。如果把時間進行到最後,每個人都免不了要死」。

那麼難道說,死,和死後分解成分子狀態,一切皆空。就能解釋人的本質是什麼了?

當然不能。誠如夢魔墨菲斯所說,你眼前活生生的這些才是人性,包括他們基於善意或惡意的隱瞞與謊言,當然,還有支撐他們活下去的希望和夢想。這裡約翰和夢魔所見到的「真實」層次大異其趣。

人不僅不能用生理結構來完全詮釋,借助文藝復興第一人彼特特拉克的話來說,我們人除了理性,還有豐富的感情、意志、想像力、感覺等等,這才是完整的一個人。

而我想說,人如果貪圖想要對每一件事情都能在最快的時間內,得到最簡單的答案,就很容易墮入存粹「化約論」思維的陷阱裡。

說起來,這是也是一種工具理性的僭妄。

在叩問一件事物本質的問題上,「化約論」雖然可以透過解析的手段,給到我們清晰認識某件事物構成元素的有效答案。

不過它所能給出的,其實也還只是一件事物的「材質」究竟是什麼的答覆,或許也能回答材質之間如何互相作用的答案。

雖然從某種層度上而言,它確實也回應了「本質」在問的,即根本的材質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但是,這卻也是一種極簡化,且對整體真相而言頗為失真的答案。

「化約論」還未回答的答案是,那件事物本身存在的「形式」、「動能」、「目的」是什麼?

每一件存在於這個宇宙空間裡的存在,它都是在變化進行式中的,它也都必然有組成它的「材質」、「形式」、「動能」和「目的」。

比如一塊手錶, 你之所以知道它是手錶,除了構成它的材料,它必然具備手錶的結構和形式,才能被我們認識到它是一塊手錶。除此之外,它還需要運作的動力,還有存在的目的,那就是報時。

這是哲學裡最基礎的亞里斯多德「四因說」,可以用它去分析宇宙中一切的存在。

運用四因分析,我們看待一件事物的本質時,就不會最終推理出只剩下塵土的材質這樣一種消極且荒蕪的結論,而是會見到一樣事物生生不息、活靈活現、豐富多變的更全貌。

當然,亞里斯多德的「四因」顯然也是總結了歷代前蘇格拉底哲學家們的智慧結晶所形成的一種認識論。

為什麼這個命題在哲學當中是重要的?

因為一個人如何認識世界,形成怎樣的宇宙觀,最後這種認識還會翻推回來形塑我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對世界簡化和狹隘的認識,總是會反過來矮化和異化自己。始自己和真正的向上流衍的善漸行漸遠。

因此,故事中自詡高明地以為徹底看清人性「真面目」的約翰,最終才發現原來自己始終還在夢魔的掌心。

約翰所持有的信念,始終沒有讓自己見證幸福。

沒有幸福,那就近乎是惡了。

在古希臘的哲學傳統裡,沒有什麼比幸福更能表達善的本質是什麼的了。

我覺得第五集夢魔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透過劇情指出惡人之所以為惡,是因為他們認識世界的角度片面了,所以見不到幸福的可能性,也見不到希望,只有死寂一片的內心。

這又呼應了蘇格拉底說的,所謂的惡,只是知識的缺乏。

原文討論鏈接: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0159425812671225&set=a.10150326424476225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9 九月, 2022 英吋 雜談散文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